岗位轮换制是企业有计划地按照大体确定的期限,让员工轮换担任若干种不同工作的做法,从而达到考查员工的适应性和开发员工多种能力、进行在职训练、培养主管的目的。岗位轮换在企业经营上也有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岗位轮换制有助于打破部门横向间的隔阂和界限,为协作配合打好基础。其次,轮换有助于员工认清本职工作与其他部门工作的关系,从而理解本职工作的意义,提高工作积极性。但是,岗位轮换制度有利也有弊,如果轮换不当,就可能“弄巧成拙”。 “做一行”岂能随便“扔一行” 做企业是一项规规矩矩、老老实实,专业性很强的事业。企业需要本份的从业人员。如果,在企业以“内部流动”的管理方式和理念来张扬的话,那么,就会误导员工产生“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想法,干出“狗熊掰玉米”的蠢事来。员工如果染上了“岗位流动”的毛病的话。那么,他就难以对自己的工作了如指掌。 ――导致短期行为。公司的每个岗位都是依据其岗位的专业性和高效率性而设置。岗位的本身要求员工向纵深发展,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蜻蜓点水式工作方式是不可能在一个岗位上做好的。假如换一种可能,那些管理者也想“流动”的话,他们就根本没有心思来做这些事。因为,提倡“内部流动”,就等于教人做短期打算,做一行扔一行,烂泥萝卜洗一段吃一段。 ――滋长浮躁心理。在一个岗位上,从事一个项目,就要有一头扎进去的劲头,真正深入到里面去认识规律,从而真正去掌握规律,去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把工作做到极致的地步。公司的稳健发展,需要这样的人。如果,手上做着这件事,心里又在想另外的那件事,结果,两件事都有可能做不好。如果提出与“做一行爱一行”相悖的“企业内部流动”时髦理念的话,就有可能助长员工浮躁情绪。 ――诱发投机心理。企业是一个要老老实实做事的地方。在一个岗位上就对这岗位上的事负起责任来。古人曰:身在曹营心在汉。当想到有另一个岗位有争取的可能,他就有可能三心二意,或者采取投机取巧的方式,来达到“流动”的目的,这给团队合作带来障碍。一个团队需要相对稳定,彼此默切的配合。一旦出现急于求成,朝三暮四的人,团队整体作用就受影响。可十白的现象会出现:一、由于心思在“流动”上,就有可能各找靠山,拉关系,把人际关系作为工作重点;二、由于较好的岗位稀少,为了能够“流动”到那个所谓稀少的岗位上,员工之间就有可能展开一场“忠诚”的竞争,重视在“人”的面前表现,而轻视在“事”的里面专研;三、一个员工在原岗位上乎平庸庸,马马虎虎,结果反而流动到另一较好的岗位上,其他员工就会模仿,学习投机取巧的方式。 当然,公司内部流动作为一种日常的人事工作,未尝不可。但是,为了个别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把“内部流动”作为一种时尚的概念来倡导的话,那就万万不可取了。 轮换不当,麻烦更大 在推行岗位轮换制度中,存在很多困难和阻力。每年大量的人事横向流动是很麻烦的事情,加重了HR部门的负担,给业务部门的工作也造成一定的影响。以下是岗位轮换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对掌握某些复杂专业技术不利,可能使这类技术水平降低或停止发展。 2.对保持和继承长期积累的传统经验不利,可能使工作效率降低。 3.因故未能及时参加轮换可能造成员工“错过班车”的感觉而影响情绪。 4.常常由于业务上的需要而不能如期进行轮换。 5.职务轮换必然相应引起职务工资变动,可能影响员工收入或使工资计算复杂化。 6.各部门有本位主义思想,不愿意放走骨干员工。 7.轮换前没有做好培训准备,进行岗位轮换的员工都成了新手。 通常情况下,岗位轮换主要面向优秀的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人员,但有些企业却扩大了岗位轮换的范围,在高层管理人员中也进行轮换,试图通过换位思考来培养高层管理人员的全局观念,克服本位主义。这个初衷当然是好的,但往往不能通过岗位轮换的方式实现,相反,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岗位轮换,会或多或少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一是降低工作效率,由于高层管理人员离开了他们熟悉的业务领域,而其领导的相关部门又要适应他们的新的领导风格,从而导致沟通和工作效率的降低;二是破坏高层管理团队的凝聚力,如果草率行事,不仅难以执行,甚至还会引发高层之间的办公室政治危机。 在实际操作中,岗位轮换常会出现一些程序上的混乱,最主要的情况有三种:一是人力资源部没有对员工进行岗位适应性的面谈和了解;二是调入部门的主管与员工没有就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进行沟通;三是员工对以前的工作没有进行必要的工作交接或交接不彻底。在这些情况下,轮换的员工容易产生自己被企业忽略的感觉,或是原来正常进行的工作会因此而中断,从而造成管理人员与轮换过来的新下属之间产生对立现象,对轮岗后工作的开展和工作的效果,难免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员工对―个岗位由适应到熟悉再到能独立地做出贡献,是有一定的周期的。通常情况下,在任职至少半年后才能达到贡献期,因此企业在制定岗位轮换制度时应明确一个原则,那就是员工必须在一个岗位上工作至少一年后,才有资格获得岗位轮换的机会。如果员工在一个岗位上任职不足一年就调岗,则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后果:一方面员工的贡献没有达到最大,企业付出了培训和效率下降的代价。另一方面,容易使员工滋长“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心理,导致员工的短期行为,刘企业、对个人的发展都不利。 人无完人,没有人能够适应所有岗位的要求,就如同从外部招聘的员工都有试用期一样,企业对内部调岗的员工也应规定一个试用期,以考核员工对岗位要求的适应性,对不能适应新岗位要求者应调回原部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往往会省略了评估考核这一步,这样就有可能把一个不合适的人放到了一个不合适的位置上,同时也将其他的更适合该岗位要求的员工拒之门外,从而会造成工作效率的降低和员工士气的下降。 岗位轮换呼唤“补丁程序” 从理沦上讲,实施岗位轮换,其作用是明显的,但企业在实际推行岗位轮换制度中,还存在诸多需要克服的困难和阻力。在实行轮换制度时,要注意: 1.在实施之前应建立完整的各项职位的岗位说明书以及作业流程书。 2.有些工作性质完全不同的职位是无法轮换的,如人事、财务人员调到技术开发部门,这是行不通的。有的大公司配有医务人员,也是万万不能换其他人来尝试一下的。 3.有的职位过于敏感或有高度机密性,也不适合经常调动。 4.调动之前要征求员工意见,对于不愿意换岗位的员工也不要勉强,否则一旦调动他就辞职,公司反而要损失人才。 回避岗位轮换的“负效应”,在实施岗位轮换制的过程,应坚持以下原则: ――用人所长原则。在推广岗位轮换制的同时,必须要注意人才资源管现的基本原则,即用人所长,避人所短。在制定岗位轮换制时,应制定详尽的长期计划,根据每个员工的能力特点和兴趣个性统筹考虑安排,在企业内部人才合理流动的基础上,尽量做到使现有员工能学有所长,提高人才使用效率。为了保证企业内部组织的相对稳定,岗位轮换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具体范围大小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决定。 ――自主自愿原则。虽然岗位轮换制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但因具体情况的不同,效果也各不一样,要使得岗位轮换制发挥应有的作用,有必要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在企业制定有关的岗位轮换制度后,与参与岗位轮换的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实行双方见面、双向选择等方式方法,减少由于岗位突然变化给员工带来的心理不安定和焦虑,使岗位轮换达到应有的效果。 ――合理流向原则。企业组织中各个部门所负担的工作职责有所不同,对于员工素质要求也不一样。在岗位轮换时,既要考虑到企业务部门工作的实际需要,也要能发挥岗位轮换员工的才能,保持各部门之间的人才相对平衡,推动组织效能的提升。 ――合理时间原则。岗位轮换制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轮换的时间周期,岗位轮换有其必要性,但必须注意岗位轮换的时间间隔。如果在过短时间内员工工作岗位变换频繁,对于员工心理带来的冲击远远大于工作新鲜感给其带来的工作热情,岗位轮换的效果就会适得其反。一般来说,每个员工在同一工作岗位上连续5年以上,又没有得到晋升的机会,就可考虑岗位轮换。如果一名员工一直在同一企业中工作,考虑其晋升和岗位轮换的总数大约在7-8次较为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