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为很多板块,板块间有许多夹缝,它们虽然容量不大,但相对于毗邻的大型板块市场来说,因为竞争对手较少,所以比较容易开发。同时,夹缝市场产品,也是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有的还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因对其生产或者销售不多,供货不足,所以一般都十分紧俏,只要开发得当,就能顺利营销。
上海李牧的喜力特大鞋专卖店就是在夹缝市场中独辟蹊径以柔取胜的典型。在一个人气不旺的市场中,特大鞋专卖生意红红火火,尽管进驻时间不长,过万元的月营业额已在市场中名列前茅。
特大鞋码 一应俱全
大上海的鞋店数不胜数,但位于华石路50号内的这家名为“喜力”的鞋店无疑是最为特殊的。而“喜力”的意思也就是“XL”。所以在“喜力”里,什么鞋都有,就是没有小鞋:男鞋尺码从44码到53码,女鞋从40码到44码。这样的特大鞋店就算开在世界上平均鞋码最大的北欧,也足以让人大吃一惊的。
那么53码的鞋到底有多大?“喜力”的老板李牧从货价上拿下一只棕色系带的男式皮鞋,给人的第一感觉它简直就是一只小船,而非是常人的穿着之物,但拿在手上感觉还是挺轻便的。换算一下,53码的鞋的实际长度有33厘米呢!李牧说,其实根据自己的经验,他卖出去的最大的鞋子也不过50码,但现在也敢进大于50码的鞋子了,因为这样的特大鞋放在店堂里就等于一块招牌。
店里特大码鞋款从20多种,到现在的200多种,从男女皮鞋到休闲鞋,从运动鞋到拖鞋,从夏季的凉鞋到冬季的皮靴一应俱全,而且用他的话说:“十五岁到七十五岁的人,在我的店里肯定可以找到喜欢的鞋子,不管你喜欢穿西裤、牛仔裤、休闲裤还是短裤,保证让你特别酷。”但李牧说他一直在找特大号套鞋,这样他的货就全了,大脚到这里就可以真正的一站式服务,什么鞋子都能买到了。
李牧的鞋店里的鞋子都大得出奇,而且价格也比较实惠,从60元至390元不等,百元出头的鞋占了较大的份额。
李牧说,“喜力”中的鞋以外销鞋为主,因为这种鞋子不但有特大尺码的产品,而且款式非常丰富,做工也很考究。用他的话说:“特大鞋的质量一定没问题,不可能有企业做假冒伪劣的特大皮鞋,因为需要的人太少了。”
尽管“喜力”开张的时间不过半年,但只要一次是“喜力”的顾客,都是它的“铁杆”。
一次,一个顾客大汗淋淋跑到他店里,开口就说:“你知道么,我是从南京赶过来的……”原来那个顾客的老父亲在农村,因为脚特别大,几乎没穿过皮鞋,儿子一听说有这么家特大鞋店,就赶来一次买了5双鞋子。李牧说:“顾客买完东西之后还要握着老板的手连声道谢,这种场面在其他商店很难想象,但在这里却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这也让我颇为欣慰。”
创业萌于自家需求
鞋店老板李牧是华东师范大学体育系的副教授,大学老师怎么会做起鞋子生意?这还要从李牧一家的大脚说起,李老师身高1.90米,鞋子要穿45码,李老师的太太鞋码是41码,李老师女儿刚刚15岁,穿的鞋居然比妈妈还要大半码。
李牧年轻时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经常满大街地找适合自己大脚的鞋子,到后来上海那些可能有特大号的鞋店他都了如指掌了,可惜选择的余地少,总是些“老面孔”,老鞋款,还未必能买到,经常要碰运气。
所以,李牧对大脚们的苦恼和需求都有切身的体会。他们不但很难买到合脚的鞋子,而且要买到款式时髦的鞋子就更难比登天了。大商场里的男鞋一般都不超过43码,因为太大的鞋码如果没人买肯定要积压,女鞋就更可怜了,39码脚的女孩子可能逛一天街都买不到一双心仪的皮鞋。怪不得这个教授老板说起他的鞋店有种舍我其谁的劲头呢。
那时他就下了一个决心,一定要开一家大脚鞋店,让上海的大脚们只要跑一个地方就可以买到需要的鞋子。于是李牧真的开始张罗这家上海独一无二的特大鞋专卖店,有的朋友担心他这个生意太难做,而且因为客源少,根本无利可图,他却说:“其实大脚还是蛮多的,至少我们家就有三个,为了她们我也把这个店开起来。”
李牧开店以来,最发愁的是货源,他只好到上海的鞋店里一双一双地去淘特大鞋,买来的价钱甚至比卖出去的还高,他就想为了和自己一样苦恼的大脚们,就算不赚钱也没什么。努力了半天,货品还是少得可怜,架上只有不到20种鞋子,而且都是断码的。后来他去了当年的华交会,一些专门做外贸鞋类加工的企业愿意给他帮助,令他欣喜万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