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大陆与越南的投资天平上,美国耐克公司(下称“耐克”)全球最大的两家代工厂,将砝码加给了后者。 耐克公司全球第二大OEM(原始设备生产商)厂商――台湾丰泰企业(下称“丰泰”)拟将大部分耐克运动鞋,打上“越南制造”的标记。而耐克全球第一大OEM厂商台湾宝成集团(下称“宝成”)在越南的产能也在迅速提高,宝成的所有生产线,是耐克运动鞋全球总产量的六分之一。丰泰和宝成在投资上的悄然变化似乎预示着,耐克最大的海外基地将从中国大陆移至越南。
丰泰:明年年底越南产量将超中国大陆 丰泰成立于1971年,制鞋产能紧随宝成之后,列全球第二。“在越南,我们共有4家基地,其中3家生产耐克产品。2002年到2004年,耐克和其他国际品牌鞋业公司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使鞋厂的产量捉襟见肘,所以扩产就是必然之举。”该公司新闻发言人陈丽琴透露,“我们今年和明年都将在越南上马新的生产线,届时越南的运动鞋总体产能将超越中国大陆。” 今年4月,丰泰和宝成还从韩国代工厂的手里,接到耐克慢跑鞋的订单。让人侧目的是,这次丰泰和宝成的大部分扩产基地,都选在了越南。 耐克现有700多家海外生产工厂,其中中国大陆、泰国、韩国、越南分别为124家、73家、35家和34家。虽有众多加工地,但大部分工厂都是由少数几个代工集团投资的。目前,耐克全球产量的5.5%都牢牢地掌握在丰泰手中。 在扩产的同时,丰泰也将公司的一大批精英派驻越南。5月底,公司就派遣了总裁特别助理郑德汶前往越南督阵。而丰泰的董事长、总裁和总经理也频繁往来于台湾地区总部、越南和祖国大陆之间。 一位丰泰公司的内部职员透露,2001年时,越南的生产线仅为10条,远低于祖国大陆的34条和印尼的14条。而今,越南的优势愈加明显,越南已经赶超了印尼,仅比大陆的总产能稍逊一筹。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丰泰和宝成就选中了越南和祖国大陆等作为生产基地,他们也是在越南最早开厂的外企。2000年后,随着美国与越南恢复正常贸易关系之后,两公司投资越南的规模和金额都有大幅飙升,特别是丰泰,目前在越南的投资有数亿美元之多。 2004年,丰泰集团的制鞋总数约3700万双,公司的去年营收为新台币207亿元(约合人民币50亿元)。如果越南基地顺利投产,2005年该企业的营业额和利润,都将至少增长10%,这个业绩在相对于利润较薄的鞋产业来说,显得比较突出。
宝成:在越南火速增产 而另一巨头宝成,也在火速提高产量。宝成旗下的子公司――裕元工业发言人叶先生对于公司在越的投资,出言谨慎。他说,裕元工业在祖国大陆、越南与印尼的生产线分别是178条、98条与51条。“2005年内在越突破百条生产线指日可待,预计集团的总生产线将达329条,年产能达2亿双。” 一个月前,宝成协理陈芳美传达出的信息是,目前公司对于祖国大陆和印尼投资热情低于越南。她在接受台湾地区媒体采访时表态,到明年,越南的新上马生产线将为15条。“集团2004年的制鞋总数为1.68亿双。其中,休闲鞋产量约为20%。而休闲鞋的主要产地就是越南。”
越南人力成本低于中国大陆 为何代工企业都纷纷选择在越南扩产?宝成的叶先生一语道破:越南的低廉劳动力,使越南对外资的吸引力逐步释放。为了解人力成本的差距。 耐克(苏州)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虽然名为“耐克苏州”,但该公司的准确地点是江苏省太仓市。江苏太仓和占城(现越南中部),恰恰是明朝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与首个停留地。 耐克苏州共有4000名员工,部分工人三班倒作业。目前,一名新员工的底薪为600元左右,上手之后,可达1000元/月,同时公司为每人买一份养老保险。他们的薪水,与当地的外企比,都算高的。就在耐克苏州工厂的斜对面,太仓市开元纺织厂的一位老工人说,开元的工人工资也为每月500元左右,相比耐克要差一大截。 早上8点左右,在耐克苏州基地生活区的车棚里,近千辆的摩托车、自行车如被检阅的部队一样,整齐地摆放着。周围的大部分年轻人都很愿意进耐克公司,一位推着自行车的小伙子乐滋滋地说,虽然每天要上9个小时的班,但赚的钱还可以,现在找工作也不容易。 据了解,在越南,外企的平均起薪为45万盾(约合人民币250元左右),熟练工则为80万盾到100万盾(约合人民币431元到540元左右)。而人民币1000元的月工资,可能就是当地中高级主管的薪水了。 宝成发言人叶先生说,越南的劳动力相对中国大陆来说,要便宜很多。是不是一半,我不能打包票。但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薪酬的高低,当然是企业投资时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而丰泰的陈小姐还表示,综合劳动力成本、土地、税收来看,越南更让人心仪。据悉,目前太仓的土地价格为5万~10万元/亩,陈小姐不愿意提及越南的工业用地价格,“越南有不同的土地计算方法。”但她表示,中国大陆地区的限电以及近期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他们在增加新的投资上,更加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