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鞋业门户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信息资讯 政策法规 协会资讯 产业聚合 福建鞋业 人才专区 福建童鞋 时尚鞋品 会员介绍 协会之窗 会客厅
福建鞋业门户网 门户 往期新闻 查看内容

温州鞋业大举外迁 中西省份竞相抛绣球_国内动态_信息资讯_福建鞋业门户网

2005-7-3 01: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8| 评论: 0

摘要:     “我们想扩大产能,但已经买不到地了。”温州市瓯海经济开发区德赛帝伦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海邻说。让薛为之烦恼的还有越来越严重的电荒以及人

    “我们想扩大产能,但已经买不到地了。”温州市瓯海经济开发区德赛帝伦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海邻说。让薛为之烦恼的还有越来越严重的电荒以及人才荒,而这正在成为制约有“中国鞋都”称号的温州进一步发展的命脉。

 

    薛的烦恼几乎是所有温州鞋厂老板的主要情绪。高达100万元/亩的工业用地价格,“开三停四”的供电能力等,这是他们所不能承受的。 

    外迁,外迁。温州市4000多家鞋厂开始萌发一种新冲动。“去年温州鞋革生产总值达395亿元,今年应该更多。”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秘书长朱峰说。

    400亿元的产业大盘,对2004年生产总值达1402.5亿元的温州来说,只是一股产业力量,但对中西部一些省市来说,它却是承载数亿人脱贫致富梦想的上等奶酪。

    河南、江西、重庆、四川甚至辽宁,越来越多的省市加入这场产业迁移的争夺中。但就目前看来,河南或将成为温州鞋业的最佳迁移地。

    不可抑止的外迁大势


    
“温州鞋业外迁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一位业内人士说到。

    朱峰则没有这么洒脱。作为一个半官方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朱的话显得有些含糊。“温州鞋业确实遭遇到一些困难,外迁是一种大势,但大规模的整体外迁目前还不会出现。”

    温州市政府一位官员则说:“鞋业外迁的事,政府方面比较忌讳,还是不说的好。”此言过后,接下来该官员又补了一句“有时市场大势不是人为因素能控制的”。

    在更为广泛的民间,几乎可以听到统一口径式的抱怨――土地少、太贵;人才少,难招;能源紧缺,电荒;内销运输不便,成本高。

    土地问题已成为温州鞋业升级换代的致命枷锁。“现在工业用地价格是每亩100万元左右。”红蜘蛛鞋业负责人说。而更让这位负责人不能承受的是,即使付出这种高价,也还是无法申请到扩张的必需用地。

    这似乎显示出问题的严重性。

    “土地一直是温州的稀缺资源,人均耕地仅有3分多一点。”温州市政府一位官员说。据了解,工业用地的日益增长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的矛盾在温州正变得越来越尖锐。连续三年,温州市用地指标都不足实际用地需求的1/10。

    相对于内地1万~2万元/亩的工业用地价格,温州的100万元/亩简直是天价。

    天价仍然申请不到土地的困惑与外省低价加优惠政策的诱惑,正成为一种引导温州鞋业外迁的双重力量。

    “我想再开一分厂,可这地皮太贵了,10亩地差不多就要1000万元,而在江西那边,100亩地也要不了1000万元,在工商税收方面还有很多的优惠政策,你说我们要不要把厂子搬过去?”一位鞋厂老板如是说。他的话得到了诸多老板的认同。

    人才匮乏是温州鞋业不得不面临的又一大问题。“现在我一过春节就害怕,怕回家过年的工人一去不回。”温州一位鞋厂老板说到。

    招工难已成为温州鞋业的一块硬伤,熟练制鞋工人更是稀缺资源。“订单很多,但缺少熟练技工,产能一直上不去。”这话几乎成为温州鞋厂老板的一个诉苦标本。

    “工荒”的大背景下,一些鞋厂开始主动出击,与河南、四川等一些地方政府联合,做劳务输出。但温州市日益提高的工资,正在大幅度地增加鞋厂的生产成本。

    据悉,在温州鞋厂,一般工人的月薪是800~1000元,技工要达到1500~2000元,熟练或高级技工的薪水还会更高。

    “我们现在拿不到那么多钱,经常性地拉闸限电,干不了活,就拿不到钱。”在温州市五马商业步行街,一位因停电正逛街的鞋厂工人说。

    与工人们相比,鞋厂老板对停电的抱怨似乎更大。有些老板干脆直接自备发电机,随时准备应急,温州市政府甚至为此专门出台了鼓励企业自行发电的政策――每月发电累计超过1000度,政府将给企业补贴0.3元/度。

    7月7日,国家商务部发布消息称,欧盟委员会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发布立案公告,正式对中国皮鞋开始反倾销调查。在这次反倾销调查中,仅温州市就有康奈、东艺、泰马、红蜻蜓、荣发等10余家制鞋企业涉案。

    这次调查无论胜败,都会使温州鞋业加大内销力度。而加大内销,因温州所处位置原因,运输费用又将在制鞋成本上添上一笔。

    在范看来,温州鞋赖以成名的一大优势就是价格。如今,地价、工人成本、运输成本的大幅增加正在使这一优势逐渐减弱,尤其是在内销方面。

    市场是无形指挥棒,温州制鞋企业的大举外迁,似乎不可避免。

 

    中西部省份竞相抛绣球

    
“最近比较忙,几乎天天都有外省来温州招商的客人。”7月7日下午,朱峰说。

    据朱峰介绍,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都在温州设有办事处,意识到温州鞋业进入发展困境的它们行动很快。“江苏、江西、重庆、河南、湖北等很多省份都看上了制鞋产业。”朱说。

    一场抢夺温州制鞋企业的竞争战正在上演。

    重庆以璧山与铜梁两个县的大规模制鞋产业规划,先后打出“中国西部鞋都”与“西部鞋业基地”的称号。

    离璧山300多公里的成都,也由成都置信房产在武侯区投资7.8亿元建设成都“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区。根据规划,工业园的面积将超过3200亩,建成后年产鞋2亿双。据了解,成都武侯区目前从事制鞋产业经营户3000多家,多为温州方面提供贴牌生产服务,本次鞋业基地更是将主要招商对象锁定温州鞋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