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福建国检局调查统计,省局辖区共有福州鞋类企业130多家,其中年出口500万美元以上的17家,中小企业占70%。主要出口品种是运动鞋、塑料鞋、EVA、PVC拖鞋、布鞋等,产品销往美欧亚非等世界各地。 福州出口鞋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鞋类产业结构不配套,所需的原辅材料、配件等,需从浙江、晋江等地采购,不仅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增加了成本;二是在130多家企业中,除“雷宝”、“耐克”等贴牌、定牌加工外,白鸽等自有品牌只有8家,且在国际市场上知名度也不高;三是企业对科研和新产品开发投入不足,产品更新换代慢,导致产品相互抄袭、模仿的现象突出;四是企业竞争无序,竞相压价,如EVA注塑鞋、冷粘鞋出口单价已由2004年的10元人民币/双,降至3-4元人民币/双,降幅达60%左右;五是品质问题突出,2005年1-7月份,福州辖区共检出不合格51批,其中物理性能不合格50批,占不合格总批次98%,主要是大底断裂、鞋底色差、压缩变形、视密度差等,化学性能不合格1批,主要是六价铬含量超标;六是预警系统不健全,企业信息比较闭塞,快速反映机制不健全。 对策建议。一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上游产业,推进鞋类产业的配套,提高鞋类的整体实力与产能;二是塑造品牌,把产业的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从贸易型向品牌经营型产业发展;三是企业要投入必要的资金,着力抓好科研和设计,开发具有环保,附加值高的鞋类产品占领国际市场;四是增强企业自控能力,确保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管理落实到位;五是要通过商会、协会和贸易公司等渠道收集有关技术和贸易壁垒的信息,加强预警通报,为出口鞋类产业降低风险提供有效服务。(检四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