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奥运史上最大的、有预谋的恐怖主义事件,发生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9月5日凌晨4点,6名全副武装的巴勒斯坦“黑九月”恐怖分子,趁着漆黑的夜色翻越奥运村围栏,与在村内工作的两名恐怖组织内应人员会合,突然闯入以色列代表团驻地,在杀害了两名运动员后,又劫持了9名以色列运动员和官员作为人质。

1993年亚特兰大爆炸现场
恐怖分子提出在上午9点前,释放关押在以色列监狱的256名巴勒斯坦政治犯的要求。以色列政府拒绝了释放政治犯的要求,但同意考虑将人质转移到埃及开罗再进行谈判的建议。与此同时,国际奥委会也授权国际奥委会埃及委员艾哈迈德-图尼与恐怖分子谈判:在释放人质的条件下,保证恐怖分子安全离境,并支付他们巨额资金,但遭到拒绝。
当晚10时许,联邦德国警方同意“黑九月”的撤离要求,用直升机将恐怖分子和人质运往斯滕费尔德布鲁机场,然后转机离境。西德警方原打算趁他们换乘客机时,采取营救行动。然而事有不周,西德警方对恐怖分子的人数估计不足,没有布置足够的狙击手。在激烈的枪战中恐怖分子虽被警察悉数击毙,但所有人质也全部丧生,并牺牲了两名警员。这就是震惊世界的“慕尼黑大血案”。
噩耗仿佛晴天霹雳。9月6日,奥运会的所有比赛被迫全部停止,五环旗低垂,一时间奥林匹克体育场成了追悼会场。以色列代表团和一些阿拉伯国家的运动员出于安全原因纷纷提前回国,许多人建议立即终止本届奥运会。在奥林匹克运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即将离任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宣布“The Games Must Go On”(“比赛必须继续下去”)。布伦戴奇悲壮的声音化作电波传遍了世界。慕尼黑血案作为奥运会最恐怖的一页载入史册,象征和平的奥林匹克运动几乎因恐怖分子的暴行而夭折。
在慕尼黑血案发生后的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上,组委会不得不动用超常的警力来执行保安任务。对一些超级明星,如罗马尼亚体操名将科马内奇,除使用军车护送外,还动用了武装直升机保驾。此后的历届奥运会主办国都将安全问题视为头等大事,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仍然防不胜防。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虽然使用了最先进的科技手段,并动用了和平时期最为庞大的保安系统,全部保安开支高达2.27亿美元。然而,严密的保安措施仍未能制止恐怖主义的黑手。7月27日凌晨1点15分,奥林匹克世纪公园的中心广场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爆炸事件。当时广场上聚集了上千名从世界各地赶来的游客,正在观赏一支美国摇滚乐队举行的露天音乐会。警方接到现场有可疑包裹的报警电话,他们立即组织观众四处疏散。就在这时,一枚强烈的管状炸弹突然爆炸,造成110多人受伤,两人身亡。死者当中,一位是土耳其记者,另一位是年仅25岁的黑人女青年,她因头部受伤而当场死亡。奥林匹克世纪公园因爆炸关闭3天。
当国际奥委会的新闻发言人一字不差地重复当年布伦戴奇在慕尼黑体育场上的名言――“The Games Must Go On”(“比赛必须继续下去”)时,人们的心头不由得一颤,慕尼黑惨案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恐怖分子把血腥暴行强加给了这个追求和平、友谊、充满爱的盛会,给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带来了苦痛和灾难。
去年3月11日发生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火车爆炸案,造成了重大人身伤亡,更为在其近邻雅典举办的第28届奥运会笼罩上了一层恐怖主义的阴影。“反恐”已成为04年夏天雅典奥运会的一个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