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鞋业门户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信息资讯 政策法规 协会资讯 产业聚合 福建鞋业 人才专区 福建童鞋 时尚鞋品 会员介绍 协会之窗 会客厅
福建鞋业门户网 门户 往期新闻 查看内容

泉州市副市长黄维礼谈泉州品牌经济战略的实施_行业综述_行业综述_福建鞋业门户网

2005-9-6 01: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8| 评论: 0

摘要: 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泉州,是个民营经济十分活跃且传统产业比重很大的新兴工贸港口城市,如服装鞋帽就是它的支柱产业,年产值约有800多亿,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3

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泉州,是个民营经济十分活跃且传统产业比重很大的新兴工贸港口城市,如服装鞋帽就是它的支柱产业,年产值约有800多亿,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3,占全市出口总量1/2,占国内市场销售总量1/3。其中旅游休闲鞋占全国产量1/5,世界产量的1/10。这样一个传统产业较重的地级市,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使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日前,记者采访了泉州市人民政府分管品牌经济工作的黄维礼副市长,他介绍说,从90年代开始,泉州市就积极实施“品牌经济”产业战略,制定出一系列鼓励、扶持争创品牌的政策措施,使之成为提升民营经济的主要导向,推进了全市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在实施“品牌经济”的产业战略中,泉州市根据本地实情,遵循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场规律,切实有效地工作。

    政府引导  争创品牌

1999年,由泉州市政府牵头成立了泉州市知名商标认定委员会,成立“实施奖励驰名、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领导小组”,并制定“获全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由市政府表彰并奖励企业100万元;获省著名商标或省政府认定省名牌产品的企业,由市政府表彰并奖励5万元;获市知名商标的企业,由县级政府表彰并奖励2万元”的奖励措施。在政府财政并不宽裕的状况下,以百万巨资重奖名牌商标的做法,充分展示了政府“品牌战略”的决心,全市创名牌、用名牌的热潮迅速兴起。几年来,泉州在“品牌经济”的拉动下,逐步形成了多样性、区域化和专业化的产业和市场格局。目前,全市商标总量已突破2.6万个大关,占全国1%强,居福建省之最。其中,继“富贵鸟”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之后,“七匹狼”、“柒牌”、“安踏”、“特步”、“德尔惠”等17家又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名列全国地级市前三位;福建省著名商标166件,占全省38.4%;“爱乐”、“利郎”、“求质”、“贵人鸟”等10多家企业已申报“中国驰名商标”。

 

与时俱进  品牌化经营

 

泉州民营企业管理大多以家族式为主,企业家素质地参差不齐。为提升企业家的品牌意识和争创热情,泉州市政府每年都要举办各类品牌培训班、品牌研讨会,邀请专家、业界人士来对企业进行辅导、培训,使一大批企业家观念更新,意识提高。以品牌代言人为例,泉州品牌集中了内地、港台两地的明星,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

几年来,泉州产品在全国开设的品牌连锁店、品牌专柜达数万家之多,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宣传产品、销售产品网络,成为泉州企业了解市场需求、产品走势、竞争状态、价格趋向、款式变化、发展趋势等市场动态、信息的“窗口”。如“七匹狼”连锁店开到全国每一个县,总数1000多家。

品牌经济的战略实施,使泉州产业集群扩大,产品需求猛增,企业尝到了甜头。市政府与时俱进,引导企业外放贴牌生产、减少物流成本的更高层次。为了保质维牌,企业建立起“研发队伍”,从工艺、款式、面料不断创新;“质检队伍”,从进料、生产、包装、出厂各工序严把质量标准;“营销队伍”,不光是推广、展示产品,更是反馈信息、打假防劣、维护品牌形象声誉的前卫。

 

创新渠道  万家企业网

 

品牌的形成离不开必要的广告宣传,而巨额的广告开支却使众多中小型企业望而却步。为解决这一难题,使那些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借船出海,泉州市政府出资开办“泉州万家企业网站”,让财力有限的企业也有了解市场,宣传、促销产品,提高自身品牌知名度的平台。这个全国首创、泉州万家企业参与的网站创办6年来,每天点击率达20万次,被业界爱称为“不落幕的展览展示会”。

 

品牌维权是保障

 

随着品牌战略的逐步深入扩展,泉州品牌的新矛盾也随之出现:品牌专用权的保护。泉州市始终坚持“一手抓扶持和培育名牌商标,一手抓打击假冒伪劣行为”,有关部门与名优企业联手,实行“24小时打假承诺”。同时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名牌:全市17件中国驰名商标中,有7件就是中级以上人民法院认定的。“商标不保护就不能驰名”已是企业共鸣。

 

名城与品牌相互依托

 

品牌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和形象的代表;品牌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沿;没有文化品味的品牌不是真品牌;有文化品味的地方和城市才能创出有文化品味的品牌。几年来,泉州市各级政府始终坚持“创建特色城市与品牌经济战略相结合”,使各类专业的、综合的、特色的、文化的“名城”、“名都”、“产地认证”,如“服装名城”、“中国茶都”、“中国瓷都”等成为品牌依存、扩展的强劲靠台,“名城”提升了品牌,品牌推广了“名城”。

黄副市长说,现在泉州企业每年减少2000家左右,但经济总量和税收、效益却以20%速度增长。这充分证明,泉州靠品牌经济战略实现了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历史性转变。他认为,泉州品牌不能满足于在国内市场的声誉日盛,应向国际品牌迈进。但靠企业单打独斗,成不了国际品牌,要采取资本运作,这也是品牌有无可持续发展力的核心问题。泉州市政府将注重引导企业加快股份制转变步伐,选择有基础有发展潜力的品牌企业对其重点辅导,使之早日成熟上市、发挥创国际品牌的领头羊作用。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