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决定了今日全球经济角力的胜负,人力资本的主导地位日趋显现。而在中国,人力资本投资和使用依然十分原始和脆弱。所以我们刊发此文,意在引起社会和企业的关注和重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人对日本、联邦德国的经济“奇迹”感到吃惊和不可理解。这两个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工厂、设备、桥梁、铁路等资本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成为战败国。但在不长的时间里,他们就取得了经济恢复和发展,并超过了战前水平,分别成为世界第二、三号经济大国,原因究竟在哪里? 直至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西奥多・W・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投资》的发表,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才使人们日益清楚地意识到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正是未被破坏的强大人力资本使日、德两国发生了经济奇迹。人力资本是经济世界中最重要的资源。 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不可取代的财富 人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但人力资本的取得不是无代价的,人力资本包括知识和人的技能的形成,是投资的结果。作为投资的产物,人力资本是通过对人的教育、训练和健康等方面的投资而形成的,更直接地说,个人具备的才干、知识、技能和资历就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几乎有无数种活动都符合人力资本投资的条件,主要是教育、培训、健康、医疗等。 教育无疑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本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教育投资的数量和质量。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关键。健康投资也是人力资本形成的一种重要途径。包括政府、企业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保健等;迁移也是一种对人力的投资。个人及家庭的迁移,可以适应工作机会的改变。劳动力的国内流动有助于解决国内劳动力的余缺和发挥专长问题;用于国外智力的支出也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途径。 以综合素质为标准,可以将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优势大致分为劳动力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两大类。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主要是依赖低成本劳动优势来促进经济的发展。面对能源短缺等问题,国家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经济发展战略,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对人力资本资源的投资,积累人力资本优势,以人力资本优势为主促进我国经济的继续腾飞。 今天,知识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这种新的经济形态要求人力资本投资作为先决条件。因而,其构成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主旋律。首先,没有高品位的人力资本作为基础,劳动者就不可能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也就无法谈及从事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人力资本的生产正是通过教育和“干中学”来进行,人力资本的增加表现为知识技能的增加。其次,知识经济要求将知识产业化来发展,强调知识的配置与使用以及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知识是人力资本运营的高级形式。人力资本投资对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市场竞争将体现在人力资本的竞争 今天,世界市场的竞争,人的因素至关重要。 在自由的、良好的市场条件下,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同时又能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就是国际竞争力。经济活力、财政活力、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对外经济活动能力、创新能力都对其影响深远。其中人力资本存量和财力支持正是核心内容。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在劳动力优势的基础上积累了一定的资本优势和制度优势后,应及时转移到发展人力资本,培育人力资本发展优势上来。 首先要认识到人力资本优势是国家竞争优势的基础。人类的未来不是由空间、能源和耕地所决定,而是由人类知识发展来决定,也就是由人力资本优势来决定。土地等物质资本本身并不是决定一个国家贫富的主要因素,人的能力和质量是决定贫富的关键。长期以来,我国依靠强有力的财政、丰富的自然资源、改革带来的经济活力、低附加值的农副产品和能源出口构筑国际竞争力。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工贸易成为主要的出口方式,但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仍依赖于低成本、低价格优势。我国之所以劳动力成本低,是因为工资水平低、劳动保障层次低、劳动环境条件较差、劳动工具技术含量低、劳动力自身素质较低等。低成本低素质劳动力的局限性已经在我国外向型经济中体现出来,比如,由于不能掌握必须的技能,加工工艺水平低下,一些企业的产品质量比较低劣,遭到技术壁垒的限制,在出口时屡屡受阻等。主要原因在于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缺乏高素质的人才。 知识和人才越来越成为现实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成为国际经济与科技竞争的焦点。所以,在新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投资更加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尤其对我国而言,它对于盘活人力资本存量,增加人力资本流量,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加速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意义更加深远。 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人的活动,财富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又是人类劳动与自然和人工条件相互作用的产物。劳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因。因而,劳动者拥有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一国人力资本存量的大小,直接决定经济增长的层次,人力资本投资的程度决定经济发展的程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年均8%左右的速度增长,但是我们应该对经济的增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即这是在付出了巨大代价才换来的。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利用经济上的优势地位把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向我国转移,给我国的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能源的巨大消耗使我国面临着水、电、石油等能源物质短缺的困境,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使环境日益恶化,土壤沙化、水和空气污染等环保问题日趋严重。要改变现状,必须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这一切都有赖于人力资本的发展。积累人力资本优势,加快科技进步,改善管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能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基本是一种投入推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恶性循环就是这种增长方式的不良反映。因此,我们要尽快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将对物质资本的依赖转为大力促进人力资本投资,使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依靠人力资本的轨道上来。在宏观上大力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更好地利用人力资本,在微观上要充分调动劳动者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提高其技能水平与精神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着眼于解决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后劲所存在的问题,才能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人力资本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投资是互为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并不一定是自然资源丰富、物质资本充足的国家,而是人口质量较高,人力资本丰富的国家。不难发现,当今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拥有着较好的教育条件,较高的医疗保健水平。可以说,正是由于人力资本投资得当,促进了人力资本优势的积累,才使得这些国家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经济发展起来后,又能加大对教育与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进一步扩大人力资本优势,从而实现人力资本优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经济发展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物质保障。经济不发展、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人力资本投资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任何一项创新都必须有雄厚的资本投入。同样,人力资本投资也必须要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做保障。因此,“发展才是硬道理”。 面对知识型经济时代的挑战,我们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还要加大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