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预料之中,尽管只是2%,但人民币升值仍然在外贸企业当中引起了波澜。有专家认为,人民币升值对外将使我国的出口产品降低竞争力,外贸前景堪忧;对内将直接危及大量外贸企业的生存,对从事鞋服出口贸易的企业打击沉重。特别是有些中小企业,可能在遭遇欧盟反倾销后又直面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下一蹶不振。对于人民币升值,眼前的“阵痛”是必然的,中小企业必须顺应趋势的变化。也许,在经历了这样的风雨后,中小企业的“腰骨”将会硬朗起来。
福建省内的鞋企中,泉州、福州、莆田的出口型鞋企不下千家,这些出口型企业,大部分还是成长型的中小企业,面对此次人民币的升值,冲击显而易见。但是,企业或者可以选择“反常规”的方法,灵活应对。

反倾销让人头疼,人民币又“撞了腰”
当欧盟反倾销一棒打来时,我们的出口企业还在为应诉折腾着,劳保鞋、皮面鞋反倾销调查接连而至,纺织面鞋的设限预计也即将到来。
在这样的出口背景下,人民币升值了。出口鞋企还在为欧盟反倾销问题头疼时,冷不防又被人民币“撞了一下腰”。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人民币相对欧元和日元也同比升值,这也使我国企业对欧盟出口的困难增大。
虽然升值幅度仅仅是2%,但对于“腰段”较软的中小企业来说,也是沉重一击。一些企业往往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既要考虑到人民币汇率调整带来的结汇损失因素,又得考虑为了保持出口规模,在与客户谈判中暂时将其“忽略”掉,否则企业投鼠忌器,根本无法接单。
“人民币升值,很多资金量不足的外向型企业就很难支撑了。”一家出口鞋企的经理说,“人民币升值,对我们外贸企业来说是坏消息。目前我们公司的对外贸易是以美元做结算的。如果在美元没有变动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了,过去1美元可以买到相当于人民币8.27元的东西,现在1美元只能买到8.1元人民币的东西,这样我们外贸企业的报价就要比过去高0.16元人民币,我们才能不亏本。但是报价高了,我国出口产品价格上的优势就不明显了。”
对那些依靠价格优势、科技含量较低的产业来说,人民币此次升值带来的冲击更是巨大。中国鞋出口份额极大,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本次人民币升值,对鞋服之类的低附加值产品的价格浮动影响相当巨大。人工费在无形之中增长了,生产成本随之增加,企业赖以生存的劳动力与原材料的价格优势减弱很多。
资金较充盈者可考虑购买进口设备
面对2%的升值,许多大企业认为升值幅度不大,由于自身的实力较为雄厚,他们都表示能够承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在出口型的中小企业身上表现得更为直接。在这个中小企业“内忧外患”的关头采取非常规的“以退为进”的方法,也许会产生另外一种积极的效果。
中小企业可以考虑购买设备。人民币升值之后,相应地,一些进口的设备也变得便宜一些,逐步更新现有的设备可以视为接下来的工作。这里的问题是,“升级”设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必然阶段,企业处于一个竞争性的环境中,如果不愿意更新设备,那么其他企业设备的更新,会使自身处于被动局面。也许在这个多事之秋中,“咬牙”购买先进的进口设备,对于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整顿,对于接下去面对更为激烈的竞争会有所帮助。
况且产品升级本就是一个不容回避的挑战。相对来说,现在有更好的环境,进口的利好就在眼前,可以购买海外的设备,也可以和海外零部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出新的产品,购买力逐渐增强的国内市场,也给予更高端产品以尝试的机会。
资金短缺者可向客户转嫁成本或压低制造成本
资金充盈的企业可以考虑购买海外的生产设备,而资金短缺的企业短期之内若遇到资金问题则可以向客户转嫁成本或压低制造成本。与客户共同分担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利润空间压缩所造成的损失,是很多资金较短缺的出口企业自然选择的避险方式,但是这要冒着客户流失的风险。对于纯外贸企业来说,还可以压低采购价格,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上游产品供应商来说很可能选择不通过外贸企业,直接选择自营出口。
当然这样的做法只是面对紧急状况的防御招数,本身就是一记“损招”,对于企业发展不利,企业还是应该塌实地提高产品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路线。
面对人民币的升值,出口型中小企业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策略去应对,企业只能在严酷的外界环境中壮大自己。上个世纪80年代,在日元升值的过程中,无数最初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倒闭了,同样另一些企业则适应了变化,成长为更具竞争力的企业。今天我省和全国的出口型中小企业一样都已到了面对这个历史趋势的关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