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纺织品大战的烽火正旺,另一边是鞋类反倾销调查余波未平,温州服装、鞋业无不牵涉其中。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温州民企无可避免地面临国际化竞争的压力。那么,在国际化道路上如何少栽跟头、趋利避害呢?10月11日,来自商务部、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中国国际公关协会的专家学者齐聚温州,就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与温州民企进行了思想碰撞,并传授“锦囊妙计”。 锦囊一要想“游戏”,先学规则 周世俭(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出口扩大了,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围堵、设防”,这不奇怪,但在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时,温州民企一定要增强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做好自我保护,没有这两点意识就会处于被动地位。遇上反倾销调查时要积极应诉,据理力争,充分运用WTO规则。规则既是矛也是盾,在抵御的同时也可以发起对他国的反倾销调查。 在国际贸易中,西方国家常用的贸易壁垒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技术手段,从技术标准的角度,对进口商品设置壁垒。二是行政手段,通过知识产权或劳工标准设置壁垒。三是法律手段,通过反倾销、反补贴、反保障等手段阻止进口产品。对于这些手段,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都要事先充分了解。 锦囊二:不想消亡,就要创新 马俊如(原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要想走好国际化道路,增强企业创新力必不可少。市场竞争中的每个企业都会面临一个同样的挑战:要么创新,要么消亡。创新力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是温州民企走向国际的基础所在。 近年来,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校,企业的创新活动被边缘化了,呈现出引进依赖的趋势,使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为出口产品的主流。温州民企要融入国际竞争,就需要在创新链中起到主体作用,发挥企业对市场反应敏锐、决策果断、管理灵活的特点,发挥创新成果实施快的优势,成为先进管理模式的开拓者。 锦囊三:海外投资,走一看三 周铭(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温州民企在国际化中不妨接受国际投资,这是提升产业层次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新的国际投资增长期,这是民企跟国际资本合作的好机遇。在与外资合作过程中,我们要更关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关注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增强自己的研发能力,真正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另外,在海外投资也是企业国际化不错的途径,但风险比较大,不少国家的投资环境与国内有较大的差别,特别是政府职能有很大差异,所以在投资之前,民企应“走一步,看三步”,谨慎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