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尊重人才,才能真正发挥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巨大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已经成为泉州民营企业发展的共识。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将市场作为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激发人才的创新欲望,激励人才的创新精神,激活人才的创新潜能,聚拢人才的创新优势。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 “要成为世界拉链领头雁,人才是根本。”浔兴拉链的老总施能坑如是说。 1984年,浔兴企业以家庭作坊生产起家,实行家族管理。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的家族式管理机制的弊端也渐渐显露出来。“在浔兴创业初期,家族式管理机制灵活快速的特点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素质人才的不足以及家族式管理的弊端日益突出。”企业高层意识到,“企业要发展,必须引进高学历的专业人才。” 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泉州市技能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单位。据介绍,该公司的高级工主要靠自己培训。为方便员工自学考试,公司还联系天津工业大学在公司办了一个函授教学点,函授合格的员工可拿到天津工业大学承认的大专班录取通知书。这些高级工公司比较信任,他们都被安排在公司比较重要的岗位,担任厂长、领班、主管等,进入公司的管理层。 求贤若渴广纳人才 在民营企业家们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之后,开始为广招贤才而不遗余力、各显神通。 在晋江,浔兴可以称得上是家族企业中最早引进外来人才的企业。但浔兴所在地距离泉州、晋江中心繁华城区远,而且上世纪90年代初还是大学生“物以稀为贵”,学校包分配的年代,又有多少“天之骄子”会前来投靠呢?1992年,施能坑在报纸上登载了招聘广告后,公司就收到了河南郑州轻工学院的两名毕业生张田和吴胜军的求职信,信中表示了他们的意向,同时也坦言了顾虑。见信后,施能坑亲自给大学生回信,将企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作了一番介绍,解除了他们关于待遇、生活的一些顾虑。同时,还寄去了两张往返程机票,邀请他们到公司实地了解。 老总求贤若渴的真诚深深打动了两位大学生,他们最终放弃了已分配好的国营单位工作,来到东南沿海的小镇,而且一干就是十三个年头。如今,张田已是浔兴公司研发中心的总经理,吴胜军则成为公司技术部经理。由于贡献突出,张田还被赠予公司股份,入主董事会。两名高学历人才的加盟,使浔兴公司的生产技术含量无形中提高了很多。“尝到甜头”的浔兴公司更加坚定了广泛吸纳人才的观念,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浔兴公司开始有意识地通过多种渠道广招高校人才。 除了网络招聘以外,公司还定期到广州、厦门、福州等地参加各种人才招聘会。近两年,公司走入省内外高校校园,积极主动地向高校招引人才。目前,在公司近4000名从业人员中,有博士后2名、硕士研究生10名、大专以上技术管理人员400余名。很多外聘高学历人才成了集团的骨干,其中3名进入集团公司董事会,3名担任副总裁,30多名担任部门经理以上职务,公司还让出15%的股份给业务骨干,构筑利益共同体。 筑巢引凤惟才是举 “凤凰择梧而栖,贤臣择明主而依。”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为了让高级人才为企业作长期贡献,企业家们可谓用心良苦,为人才提供了多方面的良好待遇。 富贵鸟集团鞋业营销管理公司的童副总经理向记者讲了这么一件事:2003年“非典”时期,公司的销售渠道受堵,大量产品积压,企业处于半停工状态。当时公司决定,“非典”期间将实行全封闭式管理,把大家养起来,马上建了篮球场,添置乒乓球桌,买了大量羽毛球、足球,让员工在休息时间充分放松。营销人员从外地回来,没有让他们直接进入厂区,而是为他们在外租了别墅住一星期,天天量体温观察,确保安全后才让进厂。 而在菲莉集团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花园式的厂区、整齐舒适的员工棋牌休闲走廊、一个能容纳1300余人的大剧院、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0平方米的员工宿舍区,还有特为双职工建造的夫妻楼……据介绍,菲莉的员工都享有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以及国家规定的日工作时间和公休假。为解决外来员工子女就学难的问题,公司与古福村鹤顶小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凡是公司职工子女,都可以享受与本地子女相同的待遇。 菲莉公司董事长杨建辉先生说:“善待员工,就是善待自己,就是善待企业的明天。”菲莉每年招收的生产及管理员工,绝大多数具有中专、高中以上学历,具备一定的生产技能和较高素质。菲莉实行上岗前严格的军训、生产安全培训、业务技能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等培训制度,努力提高员工整体素质;还定期邀请专家、技术能手举办讲座、经验交流会,传授先进生产技术,交流工作上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提高员工的技能。每个脱颖而出的外来员工,都同样有施展才华的平台。 人才效应造就企业成功 “感人之心,莫先乎情。”企业用真情去善待员工,员工必定会用真心来回报企业。1997年,菲莉在泉州率先导入并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在生产中做到“产前、产中和产后控制”,“人人品管、人人监督”,每位员工恪守质量标准,生产优质产品。在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菲莉的效益年年攀升。企业效益好,员工生活水平相应提高;员工生活条件好了,更有动力为企业尽心尽力。如此良性循环,企业焉有不强盛之理? 在浔兴,高学历专业人才的到来使公司的技术和效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公司成立专门的研发中心和实验室,立足市场加强技术研发,不断满足市场需要进行创新,提供各种规格型号的尼龙(隐形、双骨、编织等)、金属、塑钢的码装、拉配、成品拉链各种服饰、箱包、鞋帽配件系列各种精密模具的开发和制造。上世纪90年代初,“隐形拉链”和“双骨拉链”项目分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和福建省星火计划。2002年,研发中心成功开发出30号塑钢拉链,获得国家专利。 “今后,浔兴公司将进一步淡化家族式管理。同一家族的人,理念及其他很多方面都很相似,纳入一些外面不同的声音、先进的理念、新生的力量,能够帮助董事会决策减少失误,为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提供可靠的保障。”施能坑说。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法律政策体系和社会氛围,营造选人用人的公正导向和公正机制,建立能够激发人才活力的企业管理机制,保护和发挥人才谋求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键在活”,突出的是“活力”,而对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调动正是此“活力”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