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吕涌波
同志们: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领导在《政府工作报告》、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等重要会议上关于进一步改革发展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职能作用的指示精神,总结全市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的工作情况,部署下阶段工作任务,市政府继去年组织召开座谈会之后,今天组织召开了全市工作会议。等一下市政府黄维礼副市长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现在我先就全市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的工作情况和下阶段的主要工作安排,作一个发言。
一、全市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的工作情况 2002年8月,省政府出台《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我市确定为全省唯一综合试点城市,要求我市在行业协会的职能定位、管理体制、布局调整、规范发展等方面进行探索,为全省行业协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实践经验。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市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泉州市关于促进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泉州市促进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试点方案》两个规范性文件。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共同配合,领导小组办公室与行业业务主管部门、登记管理机关齐心协力,较好地发挥了行业协会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泉州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中的重要作用。主要做法和成效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齐头并进 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在《若干意见》、《试点方案》两个文件的推动和规范下,全市坚持“以发展促调整、以改革促进高”的工作思路,改革与发展两项工作齐头并进。 在发展方面。一是协会的数量、规模得到扩大。改革与发展工作启动以来,已累计新增全市性行业协会28家,较之启动前的21家增加了133%。新设立的全市行业协会涵盖了金融、能源、农业、交通、机械、轻工、电子、中介等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行业、新兴行业或优势行业。二是协会的规格、档次得到提升。围绕我市特有的产业、产品和市场优势,先后引入省拉链、省五金机电、省制鞋机械、省鞋业和省箱包辅材料行业等5家全省性行业协会落户我市,进一步提升了我市龙头产业在全省、全国同业中的知名度和声誉度。三是泉籍异地商会发展迅猛。目前我市已在全国63个兄弟城市成立了泉籍商会,为扩大我市企业营销网络、提高我市知名度作出了很大贡献。 在改革方面。应对我国加入WTO及我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工作突出加大“政会分开”力度,在市行业协会办和协会业务主管、登记管理部门的引导推动下,市建筑、出租车、机动车维修、花卉园艺、发电企业及航运等一批行业协会,根据“自主办会、一业一会、政会分离”的原则,按照“机构单设、场所分立、职能分清”的要求,以协会换届为契机,实现以“在协会中担任领导职位的政府现职人员从协会退出、在政府机关中办公的协会从机关中搬出”为初步标志的脱钩改制。
2、行业协会自身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市政府两个规范文件要求“围绕优势产业、巩固提高一批,围绕入世要求、重点新建一批,围绕做大做好、培育壮大一批,围绕政会分离、脱钩改制一批”行业协会。按照要求,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一是以发展促调整,扩大协会覆盖面。属于重点新建的行业协会入会企业基本达到全行业企业总数的20%以上,或者达到入会企业总营业额占全行业50%以上。属于巩固提高、培育壮大的协会大幅度扩大覆盖面,如安海镇玩具公会会员企业已由19家发展到70多家,从单纯的玩具生产商和配件商发展到涵盖玩具、文具整个行业。属于脱钩改制的市建筑行业协会在实施改革时,吸纳了华侨大学教授、副教授及建筑界各行业高级工程师加入协会,提升了协会在行业中的权威性、广泛性和代表性。二是坚持“一业一会”,健全协会机构组织。一些协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设立专业委员会、分会,如市电子行业协会组建了电力工程、供电、发电和客户4个专业委员会,市保险行业协会组建了财险、寿险2个专业委员会,市旅游协会成立了旅游商品同业分会等,不断增强协会服务功能,也大大提高了协会服务水平。三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健全协会内部管理制度。市建筑、出租汽车、模具工业、发电企业、包袋、烹饪、食品等10多家市级行业协会先后开通协会网站,为行业构筑政策信息、行业动态、招聘交流等网络服务平台。协会自身的制度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协会工作人员的职业化程度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基本实现依法按章办事,民主化管理。
3、行业协会的职能得到探索发挥 一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职能。试点行业协会以打造行业品牌为己任,加强行业自律。市包袋、鞋业等协会主动联合有关部门及新闻媒体,曝光劳工恶性流动事件,有效遏制这种不良现象的蔓延,为行业营造良好用工环境。市保险行业协会成立以来,先后制定了《泉州市财产保险业关于银行代理手续费支付标准的自律公约》等4个行业自律规范。市出租汽车协会通过宣传表彰“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先进典型加强行业教育,重塑行业形象,为创建“平安泉州”贡献了力量。
二是加强行业维权。市纺织服装商会针对多起著名商标在港澳台被恶意抢注,主动协调当地政府,组织企业出击维权;针对市场出现的恶意逃废汽车消费贷款债务不良行为,市保险、银行行业协会主动向有关部门请求制裁,有效遏制车贷业务经营风险;市模具工业协会联合泉州电视台《企业新观察》栏目反映模具行业呼声;市出租汽车、建筑行业协会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行业税赋、“最低价中标”等给行业带来的影响及应对建议。
三是做好行业综合服务。在项目带动方面,市鞋业商会主动协调各级政府,规划建立惠南工业区、石狮宝盖、南安美林等制鞋园区,积极筹建鞋业研发培训中心;市包袋商会设立包袋原辅材料调剂中心,共享库存资源;市花卉园艺协会获准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提供初、中级插花员职业资格鉴定业务;市机动车维修行业协会与市邮政局185客户服务中心协作筹建“泉州市汽车维修救助网”,以满足市场需求。在拓展市场方面。省五金机电同业公会、市鞋业、印刷、模具等多家协会积极参与承办或协办在我市举办的展会,如首届海峡西岸五金机电商品交易会,晋江鞋博会等。在大力“引进来”的同时,有关行业协会组织会员“走出去”,拓展国内外市场。市纺织服装、鞋业、石业、旅游、包袋、印刷、模具、瓦椤纸箱等一批行业协会,组织会员参加广交会、海交会、“9・8”贸洽会等国内外大型展销会;市建筑行业协会引导我市建筑企业“北上、西进”,拓展市场;市旅游协会组织“大蓬车”促销团,赴北京、天津等地举办泉州旅游推介会。在组织培训方面。市纺织服装、建筑、包袋、安防等协会纷纷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教授、学者举办高质量、高水平的专业研讨会、讲座、培训班;市鞋业、机动车维修、出租车等协会组织承办、举办各种技能比赛和考试,如中国皮革协会“真皮杯”全国旅游鞋设计比赛、维修质检人员培训考核、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出租汽车行业优质服务驾驶员理论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