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鞋类出口渠道畅通,出口量呈现逐年稳定增长的态势。每年向美国出口10亿双鞋,向欧盟出口1.4亿双鞋,中国鞋出口加工能力在全球已经稳居首位。今年1-7月,全国鞋类出口额达12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2003年福建省出口鞋类超过30亿美元,今年1-9月福建国检局辖区出口鞋类13.39亿双、26.4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1.5%和16.5%。 但是我国鞋类低价出口对国外产业的冲击,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和国外同行业的排斥。墨西哥政府决定对中国鞋类征收165%-1105%的反倾销税;8月28日,黎巴嫩政府对皮鞋等商品改按3美元/件的标准收税;欧盟正对中国鞋类进行特保措施立案调查。来自民间的抵制开始增多,9月16日、23日西班牙埃尔切市接连发生焚烧和抵制中国鞋类事件;9月16日参加德国第98届杜塞尔多夫国际鞋业展览会的港商何志辉等人,被德国警方以参展商品侵犯产权为由扣押,受到非礼待遇。 据福建国检局调查,今年1-9月辖区鞋类产品对上述遭受抵制的国外市场出口情况如下:输欧盟2.19亿双、4.88亿美元,分别增长7.6%和-7.5%;输西班牙3038.7万双、6473.5万美元,分别增长19.74%和-0.58%;输黎巴嫩281万双、583万美元,分别增长45.6%和29.6%;输墨西哥14万双、55万美元,分别增长133.1%和41.0%。令人忧虑的是,输往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鞋类价格继续全面走低,其中,输往最重要出口市场美国(今年1-9月出口3.26亿双、9.36亿美元,分别增长33.1%和11.6%)的平均单价由2003年3.43美元/双下降到今年的2.87美元/双,降幅达16.3%;输往西班牙平均单价由2003年2.45美元/双降到今年的2.13美元/双,降幅达13.1%;温州皮鞋在西班牙的售价不足5欧元/双,对当地鞋业的冲击很大。此外,许多中国鞋类在输往阿尔及利亚、黎巴嫩、俄罗斯等国时,采取低报价格、半成品出口、灰色清关等方式避税,已引起相关国家的警觉。 随着2005年输欧鞋类取消配额限制,中国鞋类低价销售对国外鞋业冲击力的增大,今后将面临更多的特保措施、反倾销等诸多限制。为此建议:一是政府、行业协会、生产企业和出口商应引起重视,业界应团结起来,积极寻求在国际市场中良好合作途径,以实现双赢;二是调整产品发展方向,提升鞋类设计水平,提高出口鞋类档次,加大品牌研发力度,抓质量、树品牌,摆脱拼劳力、拼设备、拼资源,走低成本、低价格、低档次道路的怪圈;三是强化信用体系建设,促进鞋类企业讲诚、守信用,不造假、不贩假,树立中国企业良好形象;四是加强收集国内外鞋类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以及技术壁垒信息,更好地为出口鞋类企业降低风险,减少损失提供服务;五是鞋类行业协会应加强与国际行业协会、商会等机构联系机制,加强沟通和协调争取在民间途径解决冲突。 (2004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