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拖凉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泉州 本刊上期《行业协会搭鹊桥 强势企业聚合力》报道了协会名誉会长单位宝峰鞋业有限公司正在积极筹建和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一事。在2005年8月22日省经委、省财政厅等福建省六个局下文确认了第九批省级技术中心名单,宝峰鞋业公司的技术中心已得到正式批准。 2005年9月15日,宝峰省级技术中心三方会议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皮革和制鞋研究院副院长钟庆宁、福建省二轻研究所副所长李纬光、宝峰公司董事长郑六和以及泉州地区相关部门领导。与会三方联合成立了全国唯一一家拖凉鞋技术研究中心。宝峰的“实验室”科研建设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三方会谈对技术中心人员的组成、今后工作、研究所课题进行了一次专题研讨。 至此,福建鞋业已经有了8家省级技术中心,分别是安踏、鸿星尔克、匹克、富贵鸟、宝峰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这8家企业都是福建鞋业行业的龙头企业,可见走科技研发道路已成强势企业的共识。量的追求不再是目标,质的突破成为根本。 概念:福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由福建省经贸委为主导评定,是企业设立的具有较高层次和水平的研究开发机构,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是提高企业技术开发能力与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是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竞争力强弱的决定性因素。 截至2005年8月公布的第九批省企业技术中心,福建省共有100家企业建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其中省级鞋类技术中心有8家。 “每个企业都应该朝着科研的方向走!宝峰拖鞋年产量达到2000万双,如果科研的成果能使一双拖鞋的成本降低5毛钱,那就意味着宝峰一年可以省下1000万元资金。一双鞋子省5毛,那么整个行业又能省下多少呢?很可怕。很可怕。”宝峰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六和会上语。 根据福建省鞋业行业协会的调查资料显示,我省的制鞋产业制造能力较强而技术创新能力却相对薄弱,产业规模较大而附加值却相当低,硬件规模较大而软件规模却很小,单机生产能力较强而系统集成能力却很弱。归根结底,这些都是因为我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关键技术落后,核心技术基本依赖进口,所以造成的高度依赖。 技术是立企之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因为企业的竞争依靠自身的产品,而产品的竞争靠技术,谁拥有自主研发实力,掌握核心技术,谁就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现在已经不是计划经济时代,技术开始与市场接轨,市场是科研成果最终的“试验场”。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主体,最大限度地追求市场满足和商业利润是其终极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就成为企业技术创新和投资的风向标,也是检验科技成果的重要标准。 我国面临科研主体从独立科研院所向企业的战略转变就是一种体现。企业应该在技术创新和投入方面有所作为,企业技术中心担当起更重要的角色,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大企业为主导的产业技术研发体系。 福建鞋业行业协会立足整个鞋产业,在鞋业行业的高度上呼吁:科研已经成为企业产品突破瓶颈之困的主要路径,企业与科研院所捆绑研究生产经营中的课题已经是趋势使然。 就拖鞋产业现状而言,原材料价格节节攀升,EVA价格、橡胶价格居高不下,而卖给客户的产品却只能维持原价甚至略有降低。那么是否有一种新材料取代价格较高的EVA、橡胶等原材料呢?而且在挑剔的客户面前,不同材料的配色产生色差、耐黄变问题、都成为了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局限,这些都是需要由科研来解决的课题。而科研的成功也能满足消费者的诉求,例如EVA穿了一段时间后,脚会发臭、起水泡。科研完全能够引导企业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出口型的鞋企一定也有这样的经验――外国人(特别是发达国家)重视环保。废弃的PVC焚烧会产生致癌物质,鞋类废弃物的降解期待有新方式,加强“绿色产品”的环保科研开发,对于出口的可持续性是一大利好。 科研外延空间极大,在降低材料成本上,在开发新产品、新材料方向或者鞋样的设计上都有广大空间,而这些也正与企业切身的利益关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