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是什么?URP又是什么?5600元的ERP能给企业带来什么?鞋企多不认同ERP,是对暴利软件价格不信任,还是对软件公司服务品质没信心?ERP得失争议不断,当我们开始关注ERP的时候却被告知ERP已经过时,国内的软件商提出URP新概念,意欲终结ERP。信息化管理是鞋企下一轮整合资源的必由之路,到底哪种信息化管理模式更符合未来的企业发展需要?福建鞋企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让我们从ERP说起…… ERP的定义 1990年,在美国著名的Gartner Group. Inc计算机技术咨询顾问与研究机构分析员L. Wylie编写的《ERP:设想下一代的MRPⅡ(A Vision of the Next-Generation MRPⅡ)》的分析报告中,针对当时某些软件公司有一些新的软件包问世,需要制定对传统的MRPⅡ软件评价内容,并把具有这样新的内容的软件包称为ERP。ERP为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缩写,中文翻译为“企业资源计划”。 为此,Gartner公司拟定了评价核对表(Check List),分技术和功能两个方面。在技术方面的主要内容是:采用GUI(图形用户界面)、关系数据库、第四代程序语言、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支持多数据库及软件数据库集成。在功能方面主要是从企业经营拓展的角度来考察系统,如:多行业(离散/流程/分销),多币种(跨国经营),生产报告/分析报告图形化,内部集成(设计/核心业务系统/数据采集),外部集成(客户信息、电子采购)。把达到这些要求的软件称之为ERP。 就是说,ERP的范围既包括不同类型制造业的内部信息集成,也扩展到企业外部信息的集成。 ERP是目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十分流行的一种形式,大多数的ERP系统在全面解决企业在供销存、财务、计划、质量、制造等核心业务问题方面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并产出效益。ERP的意义在于以经营资源最佳化为出发点,整合企业整体的业务管理,并最大限度企业经营的效率。ERP的概念也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企业最早关注物料、库存(MRP),后延伸到生产计划和制造(MRPII),随着管理外延和产品功能的不断发展,一个比较完整的制造业ERP系统应该包含了MRP和MRPII,不过今天的ERP的概念外延可能更加广泛,几乎是企业信息化的代名词。 是什么促使了ERP的发展? 全球竞争的参与者,即那些名列前茅的跨国集团企业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下,需要迅速响应客户的需求、缩短产品上市时间、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以增加利润,需要实现供需链制造(Supply Chain Manufacturing),重新定义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的业务关系,从产品开发的同步工程发展到各个实体业务的同步运行。 区别MRP、MRP II 和ERP 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起源年代1965年。其命名人也是APICS(美国生产和库存协会)发起人美国IBM公司管理专家J. Orlicky。早期的MRP是基于物料库存计划管理的生产管理系统。MRP系统的目标是:围绕所要生产的产品,应当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按照规定的数量得到真正需要的物料;通过按照各种物料真正需要的时间来确定订货与生产日期,以避免造成库存积压。 MRP II(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 制造资源计划起源年代1980年,其命名人是美国管理专家O. Whight。在MRP Ⅱ中,包括人工、物料、设备、能源、市场、资金、技术、空间、时间等制造资源都被考虑进来。MRP Ⅱ的基本思想是:基于企业经营目标制定生产计划,围绕物料转化组织制造资源,实现按需要按时进行生产。MRP Ⅱ主要环节涉及:经营规划、销售与运作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与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管理、物料管理(库存管理与采购管理)、产品成本管理、财务管理等。从一定意义上讲,MRP Ⅱ系统实现了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在企业管理方面的集成。由于MRP Ⅱ系统能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一个完整而详尽的计划,可使企业内各部门的活动协调一致,形成一个整体,它能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和效益。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在1990年由美国著名的Gartner Group. Inc计算机技术咨询顾问与研究机构分析员L. Wylie提出的。与MRPⅡ相比,ERP除了包括和加强了MRPⅡ各种功能之外,更加面向全球市场,功能更为强大,所管理的企业资源更多,支持混合式生产方式,管理覆盖面更宽,并涉及企业供应链管理,从企业全局角度进行经营与生产计划,是制造企业的综合集成经营系统。ERP所采用的计算机技术也更加先进,形成了集成化的企业管理软件系统。 ERP具有哪些功能? 从功能远景来看,ERP要涉及整个供需链上所有的制造商、供应商和顾客,因而使生产制造可以更高效地运行。通过系统来平衡各个部门或实体的价值标准。制造业将成为ERP活动的轴心,并实现供需链上的所有支持单位能够像同步工程一样向业务流程同步化转变;为了实现“面向客户”,把供应商和客户当成是企业制造流程的组成部分,搬开部门之间的“路障”,使客户的需求直接同分销、制造甚至供应商沟通,从而缩短从客户下达定单到完工交货的周期;企业如果不能灵活地成为客户的伙伴,将难以生存。 ERP系统的总体投入成本 规划期间成本:包括ERP管理思想的培训费用、企业内部系统需求分析的调研费用,ERP系统市场调研的费用、第三方管理咨询费用。 实施期间成本:包括基础数据的准备、人员的培训费用、系统的原型测试和并行测试费用、系统的验收和评定的费用。 获得成本:包括计算机硬件设备(服务器及终端、网络设备、数据存储设备)费用,计算机软件系统(ERP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实施费用)费用,系统二次开发费用。 后期的服务和维护费用:包括运营阶段的运行成本,系统的维护费用和软件升级等费用。 结束期的处置成本。 风险成本:主要包括ERP系统构架选型造成的内在风险,系统安全设计不完善造成的非法入侵和灾难防范措施不当造成系统崩溃等外在风险,因此而造成损失,形成风险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