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作总是有内幕的 年轻的许志华正雄心勃勃。 这位生于上世纪“后70年代”的年轻人,正引领匹克在国际化的道路上高歌猛进,并在中国体育用品产业界崭露头角。从2005年11月开始,他逐渐成长为中国媒体的新宠,到中央电视台畅谈登陆NBA的快意;做客搜狐网开讲匹克国际化的雄心,许志华的曝光率不断上升。在这背后,是因为其一系列的大手笔运作,引人入胜。 2006年2月,匹克赞助NBA在美国正式签约,并同时签约美国设计师,设立美国研发中心;2006年2月,匹克进入澳大利亚;3月上旬,赞助欧洲全明星赛;3月中旬,续签“斯坦科维奇”洲际冠军杯。 每一个事件的背后总是有些故事不为人所知。数百万美元的巨额投入,一系列的大动作,让人们不禁要问:匹克想干什么? 【个人简历】 许志华,男,1978年生,未婚。匹克集团董事长许景南长子。200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随后进入匹克集团工作。现为匹克集团副总经理,北京大学在读MBA。 市场是最关键的 年出口额超过2000万美元的匹克,近日再爆出大新闻:与澳大利亚一家体育用品经销商,签下一大单―――年出口不少于300万美元,这一消息传出后,为匹克国际化形象再添一笔重彩。 而与美国的经销商,正在紧锣密鼓的谈判中,虽然谈判进展与详情,暂时我们还无法知道,但足以让我们从新的角度,审视匹克的国际化运作:品牌、产品、市场、网络。 4月9日,就在匹克集团泉州总部,将召开匹克集团一次全球经销商大会。据了解,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外匹克经销商1000多位,除了国内的经销商外,包括欧洲、美洲、澳大利亚经销商都受邀参加。而在本次经销商会议上,匹克将推出包括“战神九代”、“NBA战靴”等数百种新品,作为匹克进攻国内外的“尖兵利器”。 3月30日,因为要筹备经销商会议,刚从南昌回来的许志华,终于有时间坐下来,认真地回答记者的提问,并明确地告诉记者,每一个动作,都有特定的市场目标,并不是心血来潮。 多赚钱才会获得尊重 大把银子撒向国外的体育赛场,是因为匹克的国际化全面启动。 “我们的每一项赞助,都是有明确的目标的,包括品牌推广、市场渗透等。”许志华告诉记者,赞助NBA是因为准备进入美国市场,同时辐射全球;赞助澳大利亚是因为产品已经全面进入澳大利亚,同时还有品牌传播的动力。 因为赞助NBA,让匹克在国内市场反应非常好,同时也对提升匹克的国际化形象,带来极大的帮助。记者“百度”了一下“匹克 NBA”,网络上就跳出1万多网页,巨大的传播效果,典型的事件营销,不但让匹克在国际市场上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国内市场上,也带来相当大的推动。这也让许志华有点得意。 而在中国众多产品面临着国际上反倾销的威胁时,匹克在国际化道路上的探索,具有极强的标志意义。 许志华表示,自主品牌出口可以提高出口产品的单价,这对于规避国外的反倾销是一个最有效的方法。 “国外进口的产品,赚的都是高附加值的钱,我们国内的出口产品,不但价格低廉,而且经常是自己内部互相压价,你价格低人家还不满意,还要说你进行倾销,你说怪不怪?”虽然运动鞋不在反倾销行列,但许志华显然很关注这件事,“匹克在2004年以前,出口主要还是以贴牌加工为主,但在2004年以及之后,主要是以自有品牌出口,应该说这是规避国际反倾销的最有效手段。多赚了人家的钱,还赢得了他们的尊重。” 【对话】 赞助NBA是很严肃的一件事 《金三角・老板》:登陆NBA、“包”下澳大利亚国家队,赞助欧洲全明星赛,匹克最近大动作不断,究竟想干什么? 许:这些活动都是匹克国际化战略的一系列前奏。匹克经过17年的发展,在实力上、在企业规模上,已经具备了走国际化品牌的基本要素。关键是在战略上,我们有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方针与目标。所以我们赞助NBA火箭队主场、赞助澳大利亚国家队等,都是这个战略下的具体部署。 国际化是历史的必然,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要走的道路。没有国际化的品牌,在中国市场怎么与国外品牌竞争?他们进来了,我们也要走出去。应该说,匹克的国际化战略是得到国际篮球界相关人士的认同。在国内体育用品市场上,也是走得比较稳健的。当然,我们目前的国际化团队配备还不够到位,还在继续完善中。 《金三角・老板》:有业内人士认为,匹克只是在NBA立了几块广告牌,国际化只是口号,是作秀? 许:匹克走国际化道路,并不是在作秀,更不是喊喊口号。谁会拿几百万美元去开玩笑?而且,这不是几块广告牌的问题,这是一个相当严肃的赞助火箭队主场的事件。因为NBA是具有全球影响的大型赛事,而且是全球顶级的篮球联赛。我们赞助NBA火箭队主场,就是想通过他的高端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匹克的国际化品牌形象。 因为我们的销售,已经覆盖了好几个洲,比如欧洲、南美洲,还有大洋洲是今年刚进去的。除了我们在当地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赞助一些赛事外,也需要一些具有全球性的资源,来传播我们的品牌,NBA就是一个很合适的载体。 与姚明不得不说的故事 《金三角・老板》:很多人认为,匹克赞助NBA,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姚明在NBA打球,是这样考虑的吗? 许:匹克赞助NBA火箭队主场是匹克基于自己的品牌定位、与国际化角度进入决策的。NBA是国际顶级的篮球联赛,而匹克又是一家专业的篮球运动装备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合点。 当然,进入NBA赛场也有很多种选择。选择赞助火箭队主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姚明在火箭队打球,我们也想为中国的球员,在海外打球带来一点中国关怀。但并不能说是因为姚明在NBA打球,所以我们去赞助。 《金三角・老板》:姚明现在是国际级大腕,而匹克在姚明成名前就已经深入接触了,结果没有谈成,你现在觉得后悔吗? 许:不会呀。我们当时与姚明接触的时候,他还没有现在的效应,还只是中国的一名球员。但我们看中的是他的潜力,所以想跟他合作。但当时因为代言价格以及签约模式方面产生一些问题。我们是想一次性签三年,但他的代理只愿意一年一签,这对我们是很不利的。签三年,是投资潜力,签一年,是短期投资。而短期投资的价格是100万元,当时他还没达到这个位置,所以我们只能选择放弃。 当然,如果需要,我们以后还是有机会可以聘请姚明当代言人,问题的关键在于明星代言人必须服务于我们品牌规划与品牌发展,并让品牌的长期利益最大化。 一两年内品牌延伸 《金三角・老板》:10多年了,大家都知道匹克是做篮球装备的,你就没有一些新的想法吗? 许:有多大本领就做多大的事,但不能因为胃口大,把自己的胃给撑坏。匹克此前一直走的是专业化路线,也成功地确立了自己篮球运动装备商的形象,我们一直提倡“用专业的心,做专业的事”。 这是我们值得骄傲的一个地方。如果你连自己的专业都做不好,就去做其他产品,怎么能让消费者信任你?但下一阶段,我们将会在其他运动领域有些动作。 《金三角・老板》:为什么对其他领域发生兴趣? 许:现在我们重点还是继续在篮球领域进一步深化我们的品牌、我们的研发,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延伸到其他的运动领域。如果你已经确立了自己在专业领域的领先优势,不把这种优势转化成整体优势,那就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现在匹克在篮球装备领域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发、营销体系,一两年内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整个体育用品装备上,进行深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