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鞋业门户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信息资讯 政策法规 协会资讯 产业聚合 福建鞋业 人才专区 福建童鞋 时尚鞋品 会员介绍 协会之窗 会客厅
福建鞋业门户网 门户 往期新闻 查看内容

欧盟大棒落下,浙闽粤鞋业合力抗争_国内动态_信息资讯_福建鞋业门户网

2006-4-8 01: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3| 评论: 0

摘要: 今天,欧盟执意举起的反倾销大棒,实实在在地向中国鞋砸了下来。这一棒,出口欧盟的国内鞋企无一幸免。 此次受“伤”最重的是国内三大制鞋基地――浙江温州、福建

今天,欧盟执意举起的反倾销大棒,实实在在地向中国鞋砸了下来。这一棒,出口欧盟的国内鞋企无一幸免。

此次受“伤”最重的是国内三大制鞋基地――浙江温州、福建泉州和广东地区。一场前所未有的“结盟反击战”就此拉开,也诞生了三个首次:全国鞋企结束单打独斗,结成联盟;浙闽粤三大制鞋基地首次跨地集团作战;首次进行“无损害抗辩”

身为奥康集团进出口公司的总经理,吴春悦忙着约律师,忙着见欧盟商人,忙着公司的其他正常业务,还得忙着抽空接受媒体的“打扰”。

4月7日起,欧盟将对中国鞋制品开征临时性反倾销关税,在未来的6个月里,税额将从4.8%增加到19.4%。此期间内,如果欧盟仍然不能就鞋产品出口达成谅解,那么面对所有中国鞋的将是长达5年的反倾销税。

对于一个在欧洲已建立了自己的销售公司、对欧盟的鞋年出口量已达300万双的企业来说,影响不言而喻。“我们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市场。”吴春悦多次在媒体上公开表示。

130家鞋企合力抗争

奥康这次已不再单打独斗。去年6月,欧盟对中国鞋展开了名为反倾销、实为贸易保护的调查。当年10月,欧盟曾派出人员悄然入华,实地抽查了涉及欧盟对华皮鞋反倾销案的13家鞋企。今年1月13日,欧盟明确表态拒绝给予中国鞋厂市场经济地位;2月,更传出消息:欧盟委员会将向中国和越南皮鞋征收近20%的临时性反倾销税。

被抽查到的那13家企业,分布在温州、广东、泉州――这恰恰也是中国的三大制鞋业基地。其中广东7家,浙江3家,福建3家。

13家的背后,关联着的是中国1200余家制鞋企业和400多万工人。这是近10年来欧盟对华反倾销史上金额最大的一宗。

现在,有130余家鞋企正在对欧盟进行皮鞋反倾销诉讼。

“同命同心,也只有同力同声,才可能有更大的力量给欧盟施加压力。”这些事涉企业、尤其是被抽查的涉案企业,都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

就在欧盟初步裁定拒绝给予中国制鞋企业市场经济地位3个星期后,2月8日,一个“同力”之举率先发起。广东创信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振昌,在广州发起召集广东8家制鞋企业成立“欧盟对华鞋产品反倾销应对联盟”。

“这是一个由众多中国鞋产品企业自愿参加的利益共同体”。结盟会上,“奋力一搏”的吴振昌大声呼吁:省内及全国其它出口到欧盟的鞋企,加入联盟,“形成更强大的力量和声音”。

3月29日,“应对联盟”中的广州万邦、南海金属、裕元工业等5家企业,以及从大连、福建赶来的富贵鸟、丰源、辉腾、盛昶等其余10家鞋企,再次聚首广州。

3个小时的会议中,15家鞋企基本达成一致,共同出资300万元人民币,用以中方律师聘请,欧洲经济顾问、公关顾问的聘请等等,对欧盟即将就中国鞋企征收反倾销税进行无损害抗辩。

15名厂商也成为联盟的15名执行委员。按照“3・29”会议,他们将各自发动5至10家鞋企进一步参加“无损害诉讼”的提起。如果可能的话,最终希望可以有100来家的企业加入到“无损害诉讼”中来。

两天后,温州鞋革行业协会召开了有14家鞋企参加的会议,遥相呼应。他们再次发表了一份《关于应对欧盟“反倾销”的联合宣言》,抗议欧委会裁决的歧视、偏见。

三大制鞋基地首度跨地携手

浙粤闽三大国内制鞋基地的行业协会,也正积极组建“盟体”。

早在欧盟入华抽查鞋企时,敏感的鞋业协会负责人已经嗅到了“不祥”。

2005年底,温州市鞋革协会秘书长朱峰急下泉州,与泉州市鞋业商会等组建“欧盟反倾销应对联盟”。很快,泉州市鞋业商会秘书长郑天对也北上温州,就同一问题再次详尽磋商。

“结盟,是希望给欧盟抵制中国鞋施加强大压力。”广东省鞋业厂商会会长丘小广表示。泉州市鞋业商会秘书长郑天对也发出了同样的声音:“我们必须在反倾销和贸易壁垒面前表明一种姿态,这种联合才刚刚开始。”

3月8日,距吴振昌发起的“欧盟对华鞋产品反倾销应对联盟”整整一个月,下午,由温州市鞋革协会起草的联合组建欧盟反倾销应对联盟方案,分别传往广东鞋业商会、泉州市鞋业商会。当晚,广东、温州和泉州三地鞋革协会在该方案上一起签字,“展开了跨地区集团作战”。

与鞋企联盟相比,协会之间的“集团作战”,有所侧重。据广东鞋业商会介绍,协会现在一部分工作是配合政府收集相关的证据,证明欧盟对于中国鞋享受补贴、税收等优惠政策的指责是不公正的。他们将把这些数据提交给商务部,以配合商务部和轻工协会进行相关工作。另一项工作,则是与鞋企充分沟通,发动更多企业有组织地参与诉讼。

尽管在我国,由于没有授予行业协会相应的权力和职能,行业协会缺乏权威性,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温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马津龙,对“结盟”仍给予较高评价。在他看来,中国鞋业中98%以上企业是民企和外企,自主性强,“联而不合”的可能性相当大;而且有共同诉求的三方各自为战,应诉成本高,难有好结果。“团结应诉表明行业协会在国际竞争中已经走向成熟”。

他同时建议:政府在将行业协会(商会)推向抗辩前沿的同时,应竭力为行业协会(商会)提供资金、策略,尤其是专业人才的支持。

从倾销幅度抗辩到无损害抗辩

此次结盟者首次提出了一个新抗辩策略――“无损害抗辩”。

3月2日,温州举行的一次共同商讨应对反倾销调查的会议上,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鞋类出口专业委员会成员企业达成协议:集体提起无损害抗辩。进而,无损害抗辩被写进三地结盟宣言中。

所谓无损害抗辩,指的是出口国企业搜集证据和数据证明本国企业并未对进口国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产业损害。

通常而言,国内企业面临反倾销诉讼,一般可从倾销幅度抗辩和无损害抗辩两方面入手。前者争取到的结果,是市场经济地位,是只适用于该企业的单独税率。而无损害抗辩,争取到的结果适用于涉案全行业。无损害抗辩一般需要国内企业、欧盟进口商和零售商,以及国内行业协会、部门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一旦无损害抗辩成功,就意味着欧盟对华鞋类产品反倾销调查的中止,无需再进行倾销初裁、倾销终裁、损害终裁等程序。”朱峰介绍,“提出无损害抗辩,是在之前幅度抗辩的经验基础上提出的,符合全国行业利益。”

晋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轻纺科科长陈乌桥体会更深。中国皮鞋企业相对分散,没有“大可敌国”的领头企业。而欧盟裁决对所有涉案企业实行统一税率,“无差别对待”针对的是中国整个皮鞋制造行业,不是某地区(家)企业。因此,“主攻集体无损害抗辩是对症下药”。他说。

无论是吴振昌们,还是朱峰们,这段时间,都把精力投入到“无损害抗辩”中。尽管对于10月的欧盟终裁,他们缺乏足够的信心,但是,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调查出真实数据,从歧视性待遇中“讨回公道”。

更长远的自救之路

欧盟反倾销大棒挥起,已经在中国鞋企中有所反映。

4月7日,当欧盟大棒不顾各方反对实实在在地落下时,鞋企联盟也在计划着完成一个阶段任务:聘请欧洲专业律师代理抗辩,聘请欧洲调查机构或者经济顾问调查欧洲鞋业发展状况。

他们的时间表上还有这样的安排:最迟6月底,鞋企联盟将向欧盟提出无损害诉讼,在欧盟7月或8月就仲裁进行投票前完成对证据的搜集,提交给中国政府以供谈判、洽淡、调解。

新一轮诉讼即将开始,没有人知道6个月后的结果。不过,在鞋商与鞋业协会负责人看来,除了竭尽全力打好官司,更得琢磨其他应对方式。毕竟,类似事情一再爆发,化解危机的根本之道,得通过市场手段。

“长远来看,只有转变我们发展所依赖的资源优势,转而开拓自身品牌、信誉。”广东省皮革工业协会理事长王建新坦言。

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路线看,日本、韩国,包括我国台湾地区,一路走来也是当地资源比较优势的体现,不同的是,之前国际市场使用关税策略,现在,则更多用技术壁垒。无独有偶,在3月24日召开的2006全国地方皮革行业协会工作年会上,“品牌”一词被频频提起。

吴春悦很快将与团队再访欧洲,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加强国际营销和探讨兼并问题。通过购并当地的鞋厂,也许可以使奥康产品绕开欧盟的反倾销壁垒。

新华社的一则消息则展示了另一个同样耐人寻味的画面:尽管欧盟从4月7日起对我国产皮鞋征收临时性反倾销税,但欧洲买家仍对中国鞋表示出极大兴趣。4月15日在广州举行的广交会,21日在东莞举行的“国际鞋展・鞋机展”上,将肯定出现由欧洲鞋类零售贸易联合会总裁率领的大批买家的身影……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