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如今到陈埭名牌企业参观,老板们最愿意向外人展示的不再是现代化车间、流水线,而是实验室、技术中心。对此,晋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林培源副局长评价称:“过去晋江企业是在被动执行国家标准,如今晋江企业是主动参与修订国家标准,这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角色转化。
迎来技术创新机遇
近年来,随着我国标准化体系的不断完善,鞋类等传统产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多数国家标准制定的时间已多年,不能适用现今技术发展、市场经济和消费理念的变化。众多行业、国家标准的重新修订,也给了晋江鞋企向行业、国标要话语权的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
这点,安踏走在晋江3000多家鞋企的前列。1998年,安踏成功导入IS0 9002质量保证体系,同年全国制鞋标准化中心认定安踏产品为运动鞋唯一监制产品。1999年安踏一次性通过国际质量保证体系和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双认证。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家从家庭企业发展起来的制鞋企业,2004年底,安踏和寰球率先成为旅游鞋国家产品标准的起草修订者之一。据称,目前安踏鞋类产品的耐折耐磨性能、剥离粘着强度,都远远高于国家标准。今年4月11日,在2005年度晋江市先进企业表彰大会上,安踏、峰安皮革还因评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而获得3万元奖励。
实际上,安踏只是晋江鞋企技术创新的一个缩影。如今,晋江数十家上亿元产值的鞋企,大多建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另据有关人士透露,今后晋江还计划逐步筹建鞋业科技开发中心。
争取游戏规则制订
“晋江鞋企此起彼伏的技术创新,及争相参与起草行业、国家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技术门槛较低的传统制造业面对日益激烈市场竞争的躁动与不安。”福建省鞋服质量检测中心副主任王志勇分析说,由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加上晋江等国内民企规模小,在业内影响小,导致旧标准都是由一些部门、科研专业机构制定的,真正的一线企业参与很少,不少民企在一线生产中长期处于被动状态。
王志勇认为,企业参与标准制订、修订,不仅有助于晋江企业更全面地了解标准,更有利于提升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而且制定的标准也将更加合理,能更好地为企业在今后的生产和贸易中提供技术依据。
安踏公司卢志华认为,修订标准将有利于中国、晋江整个行业档次、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促进企业的研发、生产程序更规范化,操作更专业化。晋江另外一家鞋企品管负责人小郭透露说:“企业可以通过一定平台,把企业的一些行业技术想法表达出来。”
创立企业个性标准
近年来,晋江鞋企日渐兴起的技术创新热,龙头企业频频参与各类行业、国家标准修制订,令人感到鼓舞。“按照目前的趋势,未来几年晋江鞋企在行业、国家标准中的话语权还会有很大的提升,甚至形成鞋类中的晋江标准也不是不可能的。”晋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林培源副局长同时认为,最牛的不是参与起草国家标准,而是形成在业内具有影响力的企业个性标准,比如耐克、阿迪达斯就是靠自身近乎苛刻的企业标准获得市场认可,价格也才能卖到一双上千元。
林副局长进一步解释说,执行行业、国家标准只是企业进入一个行业的基本门槛,当然参与起草标准也是自身实力的体现,也可以提高一个地区整个产业的地位及影响力。
政府为企业创新铺路
尽管晋江一些龙头鞋企在技术创新上已经走在前面,但多数中小鞋企依然停留在贴牌加工的简单模仿阶段。对此,这几年晋江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不惜重金鼓励企业技术创新。
1998年晋江市适时提出“品牌立市”战略,并在全省率先为鼓励企业创新创牌设立了高额奖金。实际上,随着企业创新意识的提高,晋江市政府每年用于企业创牌、技术创新的奖励资金也是逐年水涨船高,2003年为873万元,2004年提高到1824万元,2005年这一奖金额度飙升至2483万元,2006年尽管奖励政策有所调整,但也达1200多万元。就在媒体讨论奖金是多是少时,晋江市市长杨益民淡然一笑:“这只不过是我们为企业设置的一个路标而已。我们下工夫最多的并不是制定什么优惠政策,而是做企业急需而又不易做到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