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近期《国际商报》报道,俄罗斯意欲封杀中国鞋。 报道称目前,俄罗斯居民每年需要消费2.3~2.5亿双鞋,其中绝大部分产品是以灰色清关方式进口的中国鞋,数量约为1.5亿双;正规完税进口的鞋不过8000万双,而这其中的70%~80%虽然标着意大利、西班牙、巴西或者葡萄牙的产地,但实际也是中国生产的贴牌产品。俄本国制鞋企业的年生产能力约为1.5亿双,但由于鞋类走私现象普遍存在且十分猖獗,俄本国产业根本无力竞争,处在艰难的挣扎中,企业年产量只能维持在5000万双左右。
对于俄罗斯强力部门的反走私行动,俄罗斯皮革及制鞋协会表示欢迎,但同时对俄罗斯有关部门提出了更多的建议,包括:强烈建议政府采取有力措施,与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接轨,严格原产地规定,对中国输俄商品强制标注“中国制造”字样;改变目前走私罚没商品上交到俄联邦资产基金、由其通过授权公司以“无主货”名义将罚没品拍卖的规定,改为对海关罚没商品予以彻底销毁。俄罗斯制鞋业代表称,在罚没品拍卖中,政府官员与走私商人往往内外勾结,把价格压得很低,在中间环节得到实惠后,再允许货主公司将货物购回。这样,走私商品重新回到流通领域,最终还是冲击了俄罗斯本国的民族制鞋业。 目前,中国制鞋企业的出口已经在欧盟等多处受挫,不少国内厂商更多地把目光转向尚未入世且对中国产品尚未实施反倾销的俄罗斯市场,希望从此处找到新的商机和销售热点。 我们将加大跟踪力度,及时了解俄罗斯政府部门的政策走向,引导中国在俄经营企业转向正规贸易方式,规避经营风险。请已在俄开展业务的企业注意俄方的这一动向,未雨绸缪,预做准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有这方面的消息和新情况,请及时与我会鞋类分会联系,以便周知其他企业,共同抵御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