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鞋业门户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信息资讯 政策法规 协会资讯 产业聚合 福建鞋业 人才专区 福建童鞋 时尚鞋品 会员介绍 协会之窗 会客厅
福建鞋业门户网 门户 往期新闻 查看内容

福建纺织服装业:受困“夕阳思维” 探寻创新之道_国内动态_信息资讯_福建鞋业门户网

2006-5-3 01: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1| 评论: 0

摘要:   “当前福建的纺织服装业并非‘夕阳产业’,关键在于创新。”在5月18日举办的以“加强海峡两岸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主题的“2006年

  “当前福建的纺织服装业并非‘夕阳产业’,关键在于创新。”在5月18日举办的以“加强海峡两岸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主题的“2006年海峡两岸三地纺织服装行业创新论坛”上,与会专家的这一观点在企业家代表中产生了强烈共鸣。业内人士认为,专家提出的纺织行业品牌创建和营销创新,将为当下纺织服装行业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夕阳”之辩

  现在一提起纺织服装业,许多人就将它与“夕阳产业”联系起来。
  所谓“夕阳产业”,是指一些趋向衰落的传统工业。其特点是:能源、原材料的消耗较大;劳动和资本使用较为密集,环境污染较严重;生产设备老化,技术构成和生产效率低下等。
  那么,福建的纺织服装行业是否也成为“夕阳产业”了呢?
  近年来,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似乎步入了“多事之秋”,连续经历了配额取消、出口征税、“特保”措施、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取消、中欧和中美纺织品谈判等事件。由于行业进入门槛低,劳动力密集且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利润进一步萎缩。同时,企业征地困难、流动资金不足,加上原材料涨价和产品跌价两头挤压,该行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些“症状”在福建省表现得尤为明显。据福州海关统计,2005年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额只有47亿美元,增长速度仅为6.15%,比上年同期下降了近5%。
  即便如此,在不少专家眼中,纺织服装行业依然潜在着勃勃生机。
  北京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以其公司的发展经历为例,提出了“创新振兴产业”的观点。她认为,只要不断地创新,做大做强品牌,纺织服装业就不会沦为“夕阳产业”。据悉,在去年年底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创新中国”颁奖典礼上,“依文”是唯一赢得品牌创新大奖的服装品牌,而其他获奖品牌都属于IT、科技等领域。
  香港国际品牌时装发展管理中心副总裁王翔生博士直言,国内纺织服装企业与国际企业相比,还有很多地方亟待改进,一些企业倒闭并不是由于市场竞争过于激烈,而是因为自身存在不足之处,“但不能因此就称纺织业为‘夕阳产业’”。
  无独有偶,5月13日在厦门举办的“海峡西岸青年创业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以韩国LG公司为例,亦提出了相同的观点:在福建,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夕阳产业”,有的只是“夕阳思维”。
  从长远来看,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纺织服装业的市场需求将越来越大。可以预见,纺织服装市场的蛋糕将越做越大。一直活跃在打造、推广闽派服装品牌“战线”上的中国营销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侯昌武认为,纺织服装业是“永不衰落的行业”,而纺织业近年来遇到的一些磕磕碰碰,可以视为行业成长中“必须面对的阵痛”。

创新之道

  尽管行业的发展前景看好,但对于企业而言,仍需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尤其是在成长最为关键的“青春期”。因此,寻求创新之道便成了众多企业的诉求。
  在“2006年海峡两岸三地纺织服装行业创新论坛”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对于福建纺织服装业来说,品牌创建和营销创新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而所谓的创新,既有物质生产上的技术改造,也包括上下游产业链的高端整合。
  王翔生博士表示,创新不仅体现在品牌创新和设计上,还包括企业经营方式和内部管理方式的创新,而创新经营方式的关键是由粗放型经营向精细化经营转变。
  他认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后,已开始呈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但与此同时,企业的利润空间也在逐渐缩小。在此形势下,企业需要不断更新营销概念,并重新设计品牌的盈利模式。
  “通路的组建,是品牌建设和创新的核心。”台湾巽风堂第三产业经营管理规划事务所首席规划师陈琦曜认为。
  陈琦曜指出,“通路”有别于“渠道”,包括物流配销技术、运筹管理技术、行销规划专业、消费客户群经营这四大方面。“通路品牌”有别于“商品品牌”,商品品牌的特点是商品企划导向,所经营的产品品牌就是渠道品牌,市场周期性高;而“沃尔玛”、“屈臣氏”等知名企业品牌属于通路品牌,这类品牌是采购管理导向,但操作难度高,走的是精品店模式的发展道路。
  “产品做出来了,还要卖得出去。”陈琦曜进一步指出,通路作为面向消费群体的系统工程,能有效地协调企业的市场开发、订单管理、生产实施、营销策划等全方位的营销体系,从而实现品牌定位与目标客户的精准对接。
  “创新不仅仅局限在产品本身。”夏华认为,品牌价值也是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品牌价值包括产品的自身价值和价值观价值两部分。其中,价值观价值是许多纺织服装企业所欠缺的,因为它需要一定的积淀和历练。创造价值观价值的捷径,就是在品牌营销模式和服务模式上进行创新。
  在谈到如何突破企业的管理瓶颈时,夏华建议,企业首先要思考如何做精。她认为,用撞击灵魂的方式打动顾客的心是最佳途径,“顾客的心离钱包最近,而不是手。”
  “我们卖的不只是产品,更是服务,所以营销也要在服务上下功夫。”夏华介绍说,中国的消费群体真正冲着产品本身购买的比例不到20%,更多的是因为情感,是因为对这个品牌的认知。“许多顾客购买我们的产品不是因为款式、面料、做工,而是购买一种感受和情绪。”
  “品牌创新之路是曲折而漫长的,这需要企业家的勇气和耐力。”她强调说。

造“产业巢”

  实际上,在福建纺织服装行业中,已有不少先知先觉的企业开始转变原有的竞争方式,跳出简单的价格竞争思路,创建自己的品牌,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差异度。他们对夏华提出的“勇气和耐力”深有感触。
  一位在服装市场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民营企业家感叹:“无论是请明星代言还是在央视黄金时段投放广告,福建服装企业一直在创建品牌的道路上摸着石头过河。但由于品牌缺乏文化内涵,注定其在探索品牌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
  事实正是如此。近年来江浙一带的服装业后来居上,相比之下,福建纺织服装品牌的影响力仍然较小。
  福建七匹狼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认为,企业定位、品牌文化的塑造、企业文化内涵的提升,对于打造品牌至关重要。
  福建省经贸委轻纺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陈建新亦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将企业文化反映到产品上的理念在福建刚刚起步,持这一理念的企业寥寥无几。正是由于福建的纺织服装缺乏文化底蕴,故大部分品牌只在部分区域范围内叫得响,影响力相对较小。
  那么,如何提升福建服装品牌的内涵和竞争力?业界认为,闽派服装必须走联合之路。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福建的服装产业应该整合业内资源,联合对外开拓市场,形成优势互补,实现良性发展。对此,陈建新表示,政府将尽力打造一个集技术、信息、物流于一体的平台,有选择地扶持部分龙头企业,带领中小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同时,组建规模化市场吸引客商,把单一的产品品牌发展成整体区域的品牌。
  事实上,纺织服装业既是福建省最具活力和区域特色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之一,福建省一直致力于打造纺织服装行业产业链。
  2005年4月18日,亚洲最大的服装专业市场―――石狮服装城建成并隆重开业,这被视为闽派服装产业实行集群化、产业化和规范化所取得的成绩之一。
  在福建省“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加速构建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纺织制造业基地”的构想和发展目标:建立起面向市场的纺织产业链和生产开发体系,形成以“一个发展中心”(泉州)、“两个支撑区”(福州、厦门)及龙岩、莆田、南平、三明、漳州等地纺织专业工业区为基本构架的现代纺织产业体系,全面提升福建纺织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在今年5月18日举办的第八届“海交会”长乐市专场招商会上,共有高达39.45亿元的纺织业投资项目签约,这将强有力地推动长乐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仅仅是闽派服装产业发展的开端,最终还必须形成“产业巢”,使产业集群更明确更突出。他进一步解释说,“产业巢”给人以家的感觉。在家庭的氛围下,各产业集群可以进行一番梳理,理出一条条分工不同、定位各异的“枝条”,避免各产业集群之间重复建设,从而带动整个行业分工协作,各展所长。■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