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礼雨:“鞋博会”可以更精彩
尽管已经离开了特步(中国)有限公司,王礼雨还是活跃在晋江著名的鞋企中。记者除了在王礼雨的工作室能见得到他外,在安踏公司、德尔惠公司也能见到这位业内知名职业经理人的身影。王礼雨认为,晋江“鞋博会”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空间。
企业开发实质功能
王礼雨认为,目前参展企业对“鞋博会”的功能挖掘还不够深。王认为,“鞋博会”可以借鉴车展。目前国内几大车展纷纷推出“概念车”,各品牌车并非是为了销售而展出,而是通过同时展出各种车型,借鉴专家和专业媒体的意见,最终决定将哪种车型推出市场。
王礼雨说,单纯想通过“鞋博会”造名气的功能要逐渐被弱化,应该更重视开发“鞋博会”的一些实质功能。比如,对产品的测试功能。据称,4月是鞋业市场的淡季,而随后的6~9月份,则是销售的旺季。企业完全可以合理利用“鞋博会”推出新开发款式,通过“鞋博会”这一平台接受同行和市场的检验,并在旺季到来之前进行相关调整。
政府增加附属功能
目前世界鞋业生产工艺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国际和国内鞋业设计有什么差异化?国际流行最新款式有什么变化和走向……这些原本是企业要自己花大成本出去收集的行业资讯,如果政府能够直接引进到“鞋博会”中,将是很多企业所喜欢的,企业参与“鞋博会”的积极性也将大大提高。
王礼雨认为,政府作为主办方,应该增强策划“鞋博会”配套活动的能力;这些配套活动,也要针对企业的需求进行。目前,不少晋江企业已经瞄准了2008年。该怎样更好利用北京奥运契机,开展体育营销,提升品牌含金量和影响力?不同发展阶段和定位的企业应作何调整?政府可以邀请知名业内策划人士和营销专家进行专场演讲。
政企共同引导造势
“鞋博会”被定位成“中国鞋业行业规模最大、覆盖层面最广、国际性专业性最强的展会之一”。王礼雨笑称,现象和定义中的“鞋博会”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但是政府和企业都可以作相关的引导,把“鞋博会”的势头造起来。
政府方面,首先是加大宣传力度,应通过非区域性的强势网络媒体作为固定传播平台,进行推广;主动走进国内国际大型博览会,通过他人提供的平台来对晋江“鞋博会”进行品牌传播。另外,可以对参展人进行引导,吸引晋江区域外的、尤其是市场空白区域的客商组团参加。
企业方面,目前不少成熟型企业已经有一套成熟的销售网络,可以通过自身在销售渠道方面的影响力,扩大晋江“鞋博会”的知名度,并吸引其他非渠道内的客商参与,减少晋江鞋业的市场空白点。

叶双全:参展企业 要据需要设定目标
这些天,双全营销应用研究中心的叶双全总经理又开始忙碌起来。这位当年安踏公司的总裁助理,曾经连续参加过六届“鞋博会”。如今,叶双全思索的是,如何让一个全新的品牌,借助“鞋博会”做大市场?
叶双全认为,“博览会”作为营销手段来说还没有过期。晋江“鞋博会”对晋江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可以集中包装、重拳推出。但这种意义是否具体落到每一家企业,则要看企业如何利用这样的一个平台,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 叶说,企业参与大型展会的目的,无非有以下几点:首先,在同业面前展示自己的产品;其次,扩大产品的知名度以及对同行的影响;再者,通过展会与外界接触,拓宽自己的市场网络;另外,还可以通过在展会上对其他产品的了解,博采众长。但是,同一个展厅,聚集了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有起步型、成长型、成熟型以及介乎几者之间的企业,每种企业参与展会的目标不会完全一致,如何照顾到每一种企业的需求呢?
叶双全告诉记者,前三届“鞋博会”对于安踏的成长,还是有很大帮助的;但到了后来,每次“鞋博会”基本都是头天上午“露露脸”,就去忙别的事情了。这是因为对起步型企业来说,“鞋博会”提供了一个初次露面的平台;对于成长型企业,尤其是现在大部分的晋江鞋企处于销售成长期,“鞋博会”的功能则主要表现在招商和交易方面;而对于成熟型的企业,已经自有一套完整的供应链和市场营销体系,参与展会,主要就是一种展示品牌文化、凸显品牌张力的作用了。因此,企业对于“鞋博会”,不应该仅仅是来凑热闹的,而应该根据发展阶段的各自需要,预设一定的目标。
另外,叶双全还认为,产品也分“线”级,如一线品牌、二线品牌等;不同“线”级品牌所面向的采购商和客户群是不一样的,可以根据产品“线”级对展厅进行更专业的细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