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强化劳动关第是协调生产关系,实行经济民主化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基础。 胡锦涛同志提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马克思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大家都知道,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存在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很明显,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交换和分配是中间环节,四个环节之间是辨证的统一关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人是决定性因素。这里既有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有人与人的关系,而这些关系总是同物(生产力)结合在一起,并以物(生产力)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这就达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了社会生产方式,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型态。由此说明,生产关系的和谐与适应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因此,和谐的劳动关第不仅是自然的法则,也是人类存在与发展的法则。在此,我们尝试探讨一下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性地位。 一、科学的发展需要和谐的劳动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协调发展,造福于人民。劳动关第作为生产关系中重要的内容,它将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劳动关系的实质则是经济利益关系,在法律上表现为劳动中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它是一个随着不同企业和不同时间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因为在劳动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劳动关系的双方都力求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劳动关系就表现出利益矛盾的不断冲突,劳动关系的矛盾就会逐渐演变成主要的社会矛盾之一。如果这种矛盾任其发展,对劳动关系的稳定运行将产生极大危害,而劳动关系的不和谐必然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带来社会的不安定。 二、和谐企业需要和谐的劳动关系。 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时代以后,劳动关系的和谐程度,直接影响着经济运行的良性程度,从而最终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和谐程度。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企业的和谐,它是和谐企业的基础与前提。和谐企业需要和谐的劳动关系。 一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化,多种经济成分的形成和发展,在劳动关系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主要表现在劳动关第多样性和复杂性。除国有与集体经济的劳动关系外,还有合作制经济、股份制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和外商投资经济,同时还出现不同的经营形式,公司制、承包制、租赁制、合伙制,这些都是导致了劳动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劳动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需要和谐。 二是,劳动关第的主体利益多元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是独立的法人主体,有着独立的经济利益要求。劳动者与企业主,劳动者与管理者,劳动者与劳动者之间都有不同的利益关系。这种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带来的可变性因素大大增加,时时都会带来各种不同层面上的劳动条件、劳动待遇、劳动工资等方面的差异。如果这种差异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关系的紧张,甚至恶化。劳动主体的多元化与差异化要和谐。 三是,劳动的复杂与劳动的差异化急需运用法律行为明确两者的权力和义务,规范和约束劳动主体双方的劳动行为和用工行为。而这种关系的规范化,必须由国家行政控制转变市场调节,但国家的职能主要是通过制定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企业与职工也必须通过集体劳动合同和个人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从过去固定的劳动关系模式,转向市场化的劳动关系模式。 国家已经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直接干预市场的用工方式。所以劳动关系只能按照市场的规则,在法律、法规的范畴内进行市场调节。因此,劳动关第的市场化也需要和谐。只有和谐的劳动关系才有和谐的企业。 三、强化劳动关系是夯实和谐企业的基础。 为了创建和谐劳动关系,2005年10月全国协调劳动关第三方机制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会上表彰了首批百家“全国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东艺鞋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也是温州市唯一的一家企业。下面就劳动关系中的几个问题与我们东艺的做法,谈谈劳动关系在和谐企业中的基础地位。 第一、企业发展与和谐劳动关系息息相关。 常言道:资本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交,社会要发展,企业要创造财富,关键是将资本、劳动与管理这三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通过劳动者,通过和谐的劳动关第才有可能把三者协调地组织起来,发挥出最大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只有职工把自己当作企业的主人,企业才会取得最大利益。能否使职工拥有主人翁责任感,关键是看企业如何维护职工的权益。只有在行动上,而不是口头上把职工当作主人,才能做到这一点。不难想象,如果一家企业经常拖欠,克扣职工的工资,职工会成为主人翁吗?企业发展依靠的是和谐的关系。 第二、实实在大的维权内容就是和谐劳动关系的内容。 和谐的劳动关系,不是空洞的理论,时尚的口与。“以人为本”最关键的要“以实为本”,就是以实际行动为本,以实际内容为本,任何虚伪的关系,虚假的承诺都是和谐劳动关系的大敌。当虚伪与虚假的时效一过,这种真伪与虚假就成为爆发事端的诱因与导火索。因此,企业要认真落实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如劳动报酬、劳动条件、劳动时间、劳动卫生、福利待遇,才是达到和谐的具体内容。东艺在这几年的发展实践中体会到只有踏踏实实为职工谋福利,职工最好的回报就是“和谐”。近五年来,东艺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工伤事件与斗殴事件。企业只有为职工做实事、办好事,一件件都落实,一件件去兑现,才有和谐的积累。如今免费一餐补二餐,中餐有水果;免费住宿、超费自补;十年工龄免费旅游等等,都已经成为公司的制度。只有把企业的行为人性化、点滴化换来的将是一片祥和。 第三、尊重人权、尊重职工首创精神,构成了息我实现的空间。 马斯洛论述了人的五大需求中告诉我们:一般来说,人的生理需求达到85%的满足,安全需求可达70%的满足,社会需求可达50%的满足,受尊重的需求可达40%的满足,而自我实现需求只有10%的满足。因为高层次需求可以在低层次需求未能达到全部满足之前就会出现。由此可见,企业对职工只要有10%的自我实现即达到满足,那为什么不去满足呢?东艺从一件件的一小事做起,在完成了职工的低层需求的同时也满足职工中高层需求的愿望,使职工的积极性得以极大的发挥,努力把职工从雇佣心理提升到主人翁的地位上,这就是尊重人权的独到之处。在当前,美国推行的SA-8000社会责任,外国采购商用137条标准对生产商进行验厂时,促进了我们对员工人权的关注,尤其是对职工创新精神的保护和弘扬,公司设置了职工意见箱、建议箱,对合理的建议设立了奖励机制。 第四、开展平等协商,加强民主对话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通途。 当涉及到企业和员工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时必须进行对话和协调,并在广泛协商的基础上签订集体合同。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有效减少和化解矛盾,推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促进员工队伍的稳定。要把劳动关系中企业和员工最关心的工资问题,作为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的重点,并在协商过程中努力加以解决,在集体合同条款中具体加以实现,不断增强集体合同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东艺公司根据不同的工种,不同岗位和不同的部门,制定不同的分配方式。有计时制、计件制、提成制、底薪计件制、超额奖励制等多种形式。这些不同形式的分配方式,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充分发挥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达到不同工种,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之间的和谐关系。在制订过程中和执行的过程中,充分开展民主对话、平等协商。同时还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进行职工听证修改,不断完善,从而达到了各层次的和谐。 第五、实行民主管理、厂务公开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手段。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证职工民主权益,是构建和谐关系有效手段,东艺是采用规范制度的形式实现的。 一是:明确公司党政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公司工会则承担了厂务公开的日常工作,并与公司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厂务工作公开的深入开展,为企业推进厂务公开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是:建立一个规范有效的厂务公开运行机制,依照国家法律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厂务公开实施办法》,从厂务公开工作的指导思想、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形式、途径、程序和要求等各方面均作了明确的规定,形成了一个规范有效的厂务公开运行机制,从而保证了厂务真实有效,促成和谐关系的实现。 第六、建立《职工之家》是构建和谐关系的平台。 “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归宿,在中国人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东艺在1992年工会成立之际就成立了“职工之家”,把现代的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嫁接。在职工之家里职工有一种温暧感、安全感。职工在这里可以找到欢乐,找到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在这里可以找到提升,找到学习知识的平台;在这里可以释放忧郁,可以找到工友聊天的场所。只有“家”才能有这种功能,促成职工学习、沟通的机会,实现人与人的协调,实现和谐的目的。 在当今时代,和谐发展、尊重人权、以人为本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在劳动领域遵守国际上公认的劳动标准,尊重劳动者的各项劳动权利,已逐渐成为人类社会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涵盖了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在确立一切为了劳动者的各项劳动权利的基础上,使广大劳动者能够与社会其他成员一起充分享受经济建设和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济高度发达、社会高度和谐的目的,其中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最重要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