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坚信自我的战略思路是科学决策的基础 实践能充分的证明,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因此,经营者全凭个人智力判断并不能确保万无一失,也会“好马失蹄”。 同时,过于信任他人意见或建议、却没有自主“拍板”的魄力与定力,则会被一些别具用心之人见缝插针,设置障碍,引入歧途,从而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引发企业的生存发展危机。 然而,规避危机、避免“危机连环炮”的根本方略在哪里?如何在“自我”与“他人”的思路方略中找到平衡的支点,避免“极端化”,实现良性的决策运作效果?这是每一位具备战略思维的企业经营者正在积极思考和实践的经营环节,是需要理性权衡,审慎以待的重要问题。它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存在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 1、坚持自我的理性与战略 经营企业是艰辛而巨大的战略工程,科学的决策不会轻而易举的形成于企业的实践运作之中。科学决策的必由之路需要积极的开拓,勇敢而理性的排除障碍和险阻,才能绕过现实的危害。是经营智慧的集中表达。 因此,企业经营者会有自主的思辨与判断力,拥有自主、独立的战略思维和意念决心,并且坚信自我的理性判断和意志力实战经验。这是运作企业所需要的智能和领导力。 企业经营需坚持自己理性的思维和战略的眼光,并且善于独辟蹊径。在实践战略执行过程中,积极的思考和审慎的分辨,发现他人所忽略的、所发现不了的“独特性”与“闪光点”,从而运行有效的方略,实现对企业的战略把握度,推动企业的健康与持续发展。 门肯有言:“不可动摇的自我本位,是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文化核心。”企业经营者需要时刻拥有“自我”,绝不能丧失“自我”,才能发挥出“掌舵人”的方向性和战略规划;才能确保企业在经营者的理念与思路引导下,朝着一定的方向向前“行驶”。相信自我的智能和把握度,能够引领企业迈向更高的台阶,这是企业经营者需拥有的“自我”与“自信”。 2、失去“自我”的现实危害 如果“一企之主”,不能拥有这种独立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品质,不能以领导者的高姿态立于企业的决策之中;如果在需要作出决策的关键时刻,经营者不能表达自我,却完全寄希望于众人的意见与建议,并且表现出“踌躇”、“犹豫”和“举棋不定”,以致企业领导不力与战略偏差,直接制约着和危及着企业的健康运作和向前发展。 实践中,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因,是根本性动力所在。特别是,在企业面临着转折性或危急关头,能够力挽狂澜的往往不是他人、却恰恰是企业的“掌舵者”。 为此,企业需要充分的认识到这种客观现实,并且在实践中自主的、积极的调整与发挥。惟如此,才是真正抓住了企业前进的根本要素,才是避免了“本末倒置”的现象发生。 3、“坚信自我”与“积极沟通”的统一 当然,企业经营者把握自我,发挥领导决策力,并不意味着完全的以“自我为中心”,排除任何的意见与建议;也并不意味着自我的绝对正确和不可变更;更不意味着任凭自我一味的“曲高和寡”之状。这是尊重事实,审时度势中积极自主的应变之道,是决策科学性发挥的前提条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即使有绝对把握确定自己的决策是正确无误的,但是,如果企业内部一片“反对声”,或者没有任何人能够理解和领会。此时,企业经营者需要审时度势,坦然理性地分析和评估自我所面临的现实情境。 在坚持自我正确的决策不可变更的同时,在于诚恳地与企业内部进行必要的沟通和对话,向他们表达自我的理念与构想,分析决策形成的前因后果以及更改决策即将面临的危害性,将其中的各种利弊关系与后果发生,向企业内部作出客观、到位的分析说明。 在此之中,更在于分析和掌握内部反对的真实而本质的原因,针对其原因,评估其合理性,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普遍心理,从中找到更好的沟通方式。以自我的理性和把握度,战略的高度和利弊关系的权衡,从而取得企业内部的信任和认可,获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4、与内部积极沟通的战略意义 企业经营者善于沟通的意义在于改变自我决策如“阳春白雪,和者必寡”的不利之势;通过沟通,唤发团队的热情、活力与生机,共同为决策的完全落实到位而作出必要的努力;避免自己成为“独木桥”。 反之,如果失去这一必要而基础的环节运作,那么,即使企业内部能够服从上级权威而勉强执行,其效果也将十分有限。 因为它难以唤发出团队的合力,不能够调动团队的积极性与热情,工作绩效自然难以真正的发挥和提高。于是,在此状态之下,企业的执行力和操作都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无法争取到更好。 因此,“独木桥”的决策在企业中是难以运作到位的,有效的、积极的沟通是十分必要的。企业在利弊权衡之后,经营者的自我意识和坚定信念在通过与内部相互沟通和理解之后,决策的效用才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才能推动决策的执行和企业效应的提高。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