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牌”故事的背后 在市场竞争杠杆与消费形态的变迁之中,企业的生存发展呈现出迥然差异,产生了不一样的现象。或者固守“老品牌”意识而不作任何变更,最后被时代潮流所抛弃;或者全力变换与开发,却主次不明,轻重失当,仍然陷入了经营发展的困顿之境。 1、如何呵护“老品牌”? “老品牌”与“品牌老化”是两个截然相对的概念。对“老品牌”的坚守与呵护,在一定的条件,一定范围之内是企业必不可少的运作环节,对于强化“品牌”的社会效益,提升品牌价值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老品牌”的良性运作并不意味着“品牌老化”,却是对“品牌”意义的延伸。对“老品牌”的呵护更不同于一成不变的保守与僵化,这是企业经营者需要严格分辨、立体把握的原则性、根本性问题。 呵护“老品牌”,从根本上要求企业经营者保持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力、调整自我心态,摒弃对“品牌”的盲目自大和自以为荣的心态。这是基础,是呵护“品牌”的理性和战略思维。同时,要时刻以市场为导向,以时代的脉搏跳动为基点,善于在时代前进的步伐中,找到本企业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在坚持企业品牌“优势基因”的前提下,不断地顺应市场的需求,吸收“新的元素”,不断地对企业产品进行改良和更新。 既坚定“老品牌”的战略优势,又注入崭新的元素、融入其中,以市场消费为导向,以新的动态和姿态潜心经营企业品牌,那么,“老品牌”不仅不会走向“老化”,反而在新的市场环境中,散发出更耀眼的品牌光辉,将为公众所持续信赖散发、历久弥坚的品牌魅力。这自然也意味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续与增强,意味着企业将迈向更高台阶。 2、“老品牌”走向“老化”源于对品牌资源的任意摄取 一些企业经营者却在呵护“老品牌”的战略运作中,把握失当而陷入误区之中,导致了品牌的“老化”。 企业经营者固守“老品牌”却导致“品牌老化”的现象,从对其失败的原因分析中,我们看到,其根源仍在于思想意识问题,是经营理念与战略在时代前进的轨道中落后。 当企业经营者没有强烈地意识到“时不我待”的真谛;或者又因为缺乏一种适应竞争的危机感与紧迫感,却一直用老眼光看新问题;或者沉醉于企业品牌过去的荣耀与“光辉”岁月里,一味地使用“资源”,却没有适当地开发新的“资源”。那么品牌资源也会很快贬值的。正如某个人习惯于依靠别人的支持,自己却没有掌握生存的真实本领一样,他最终很可能就会在失去依靠后难于立足和发展。 企业的品牌经营不是在温室里培养出来的,也不是能够“一劳永逸”的过程,它的持续光辉需要企业持续的、自主的努力经营、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改善和提高。 市场与消费者“一度的支持”却并不意味着“永久的支持”。正因为在那一特定的市场和社会环境之下,企业的产品顺应了消费者渴求,满足了他们的需要。于是,才获得了他们的认可与信赖。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的品位与渴求正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对产品的要求不断的提高。而企业的生产开发却依然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企业经营者并没有改进产品品质、加大开发的意念与决心。 于是,消费者渐而渐之对企业的产品失去了兴趣,将目光转移到新的市场产品之中。企业在不断丧失消费者的状态下,自然也就出现了难以为继的艰难处境。 “老品牌”走向了“品牌老化”之路,这对于企业是十分沉重的打击。 3、“老品牌”在战略失误与市场竞争中沉沦 马可・奥勒留曾经说过:“时间好象一条由发生的各种事件构成的河流,而且是一天湍急的河流。因为刚刚看见了一个事物,它就被带走了,而另一个事物又来代替它,而这个也将被带走。”当代社会,企业的发展之路正是在争分夺秒的竞争中实现的。因此,任何踌躇与停滞都会让企业成为时代潮流的落伍者。因而,固守“老品牌”意念而未知变更者是无法适应生存和发展的。 固守“老品牌”导致“品牌老化”的结局,一方面在于经营者理念与决策之下,产品与消费者需求之间发生了偏移与不适,使产品远离了消费者的期待,导致产品市场份额的萎缩。另一方面,在于当一个企业品牌产生并发挥效应的时候,它的背后同时会有更多的企业在“研究”它,在找寻它的优势与弱势所在,正准备针对它的弱势与“空白点”发起强势的进攻,与它争夺市场的份额!这是商场竞争和挑战的真实之境。 因此,当企业经营者还在面对自我“老品牌”“坚定不移”、一成不变的时候,就很可能会忽视了他周围无数双充满挑战与侵略性的“眼光”。那么,当自我“坐享其成”,竞争对手“闻鸡起舞”,彼此间优劣之势将会发生转移。 为此,竞争对手在奋起直追和针锋相对的较量中抢夺市场份额,就显得“易如反掌”。自然,停滞不前的“老品牌”就由此蜕化,沉没于市场激流之中。这也是它走向衰落的另一种现实原因。 这一现实原因的存在让人们不禁回忆起草原上“狮子与羚羊”的故事。“狮子”若不能追赶上跑得最慢的羚羊,它将被饿死;“羚羊”若不能胜过奔跑最快的狮子,它将成为狮子的“美餐”。不论企业是“羚羊”,还是“狮子”,如果依然躺在草原上“睡大觉”,那么,其存活的几率几乎为零。企业的品牌即使拥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如果一成不变或僵化,其效益最终将下降为零。这是无可逃避的现实。 4、“撒大网”能否“捕大鱼”? “天女散花”型的产品开发模式同样使企业难以走向真正的强大,却会不堪重负,乃至举步维艰。 因为企业经营者总是渴望“撒大网”,以便“捕鱼更多”,这种渴望本身无可厚非,也是经营战略的一种。如果企业“收网”的运作具备足够力度和技巧,那么,企业走向强盛也是能够实现的,企业的品牌经营也将能够实现一定目标范围内的飞跃发展。 可是,实践运作之中,一些企业经营者理想目标无法企及的原因,主要在于他对自我产品结构,对产品特性和市场规律的研究欠缺了“火候”。 一方面,他对于企业的主打产品运作欠缺力度,出现了与“副产品”之间“冷热不均”。企业的产品结构布局并不合理,因而难以显示自我的“品牌特色”。正如一片“丛林”之中没有了“一枝独秀”的风景,从而在整体效果上使丛林逊色不少、乃至平平淡淡,欠缺了活力与生机。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者在开发设计新产品的过程中,对于产品特性与市场规律之间把握力度的偏差,导致与理想目标的距离。 这时,他并没有在全面分析和透悉市场的运作状态和规律性的基础上,对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作出科学的分析论证。 5、了解产品属性与市场规律的必要性与意义 产品的周期与属性是一种客观必然。有的产品是属于需要维持现状的,因为市场的需求前景仍然十分广阔;或者通过局部的改进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而另有类型的产品本身周期十分短促,需要不时地给它注入新的元素,才能增添它的活力等。 同样,在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产品也存在不同的利润空间,需要用不同的市场策略来运作。比喻说,在企业刚刚开发某一产品时,投入力度大,市场需求相对广阔,产品利润空间相对值较高;反之,当行业竞争对手介入,生产能力过剩,此时,利润空间在竞争格局中缩小、并且逐渐透明,产品也由此进入了衰退期。 这是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是不同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所客观存在的运行轨迹。对此,需要企业能够保持十分清晰、明确的分析和掌握,能够顺应市场的客观规律性,对产品的战线实行必要的、有效的调整。这是十分关键的战略性环节。 因此,如果企业经营者并没有时刻将产品与市场紧密联系起来,深入研究、并保持警觉和敏锐度。那么,当某一产品开始全面衰退之时,再运作补救,未免为时已晚;如果投入新产品研发,也可能出现“青黄不接”的窘迫之境。 因此,企业经营者在建设品牌,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天女散花”模式欠缺了时刻认知自我,分析市场的把握度,导致企业的发展失去战略的规范化运作。对产品认知度、对企业的实力评估与分析、以及对市场的预测和掌握,成为企业运作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基础要素。如果失去了这些要素的组合,全凭经营者主观意识或者运行“静态模式”,那么,贻误“战机”就会难以避免,其后果将十分严重。 民营企业战略管理之十八《规避品牌走向“老化”(4)》 四、“品牌”的持续经营之路 在市场竞争激流中,企业对品牌的维护,对“老品牌”的保护是十分可贵的,是不可或缺的。 1、维护与开拓品牌的本质 “维护”不是简单的“保持”,不是绝对的静止的“老品牌”意识。它不等于一成不变的固守,而是需要努力地适应市场需求,作出科学的改进;它传承的应该是品牌的“文化基因”和对消费者一如既往的真诚和满足,而不是站在原来的起点停滞不前。 同时,企业对品牌的开拓也不等同于随意性的“播种”与延伸。它需要的是对市场的敏锐与对产品的深刻感知,审时度势,评估自我;从而有针对性的调整、调和与规划。 这些环节的积极运行才能避免从“老品牌”到“品牌老化”,才能规避企业“随意拓宽品牌”的误区现象发生。5201314 鲁迅有言:“时代环境全部迁流,并且进步;而个人始终如故,毫无长进,这才是谓之‘落伍’者。”落伍者的经营终将导致企业的衰败。因此,企业经营者最可宝贵的是勇于开拓的精神与理念,不要让自己固守着“老品牌”概念却让众多的行业竞争对手跑到了自己的前面,而自己却依然沉醉于昨天的“荣耀”之中。那么,他将成为不扣不折的时代落伍者。 2、企业品牌需要积极的开拓 企业需要对“品牌”拥有开拓的意念与决心,拥有对企业产品更新换代,适应竞争的新的元素,而不是停滞不前,不是一味地“享受”品牌资源,却忽略积极的“开发”。 “开发”品牌资源的过程充满着挑战与风险,它不会一蹶而就,也难以一帆风顺。这是客观事实的发展轨迹。 在开拓的平台上,企业经营者如何认识自我、找寻目标与方向,并且脚踏实地的运作,有的放矢,朝胜利的方向出发,成了关键环节。 在这一关键环节的运作过程中,“双管齐下”是必要的战略战术。一方面,明白自我的定位,把握企业的实力基础与运营潜能。另一方面,需关注市场动态变化,明白社会的需求与自我产品之间的距离。然后,根据自我实力基础,全心全意设计,生产符合时代潮流的个性化的产品,才能获得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3、在“你追我赶”的市场竞争中开拓品牌 在自我定位问题上,如果企业属于行业的“领导者”角色,拥有自己的强势品牌,那么,仍然不可或缺对企业的忧患意识,仍不忘肩负起更重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企业的经营亦是此理。 为了巩固和强化自我市场竞争地位,企业仍特别需要保持敏锐与进取之心,需时刻明白自己正面对着无数的挑战者。 在面临挑战者的时候,不能忽略对他们的深入洞察与研究,需要洞悉自我身后众多充满挑衅与“侵略”性的目光;了解他们的经营理念与行为动向;明白他们正在发起进攻的力度与能量;从而思索酝酿更高一筹的战略方案,全力运作,才能占据市场“先机”,巩固和强化企业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赢得持续的发展;也才能真正强化品牌、发展品牌。 这种“你追我赶”的市场竞争态势正是企业“求生存求发展”过程中的足迹与力证,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真实写照。 为此,相信每一位企业经营者都有深刻体会,并且调整心态与方略,全力投入其中。 “品牌”与企业“文化”一脉相承、息息相关。建设“品牌”,维护“品牌”的过程十分艰难,充满挑战与诱惑。规避“品牌老化”与建设“老品牌”是两个相异的概念,“老品牌”适应市场,将拥有更为强劲的生命力;“品牌老化”却让其生命力顿失或锐减。 认识企业,认识品牌;关注市场,关注竞争。这是规避“品牌老化”的必要构件。经营者可从中感悟更多。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