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鞋业门户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信息资讯 政策法规 协会资讯 产业聚合 福建鞋业 人才专区 福建童鞋 时尚鞋品 会员介绍 协会之窗 会客厅
福建鞋业门户网 门户 往期新闻 查看内容

中国鞋业研究报告:国际鞋业舞台的历史观察_行业综述_行业综述_福建鞋业门户网

2006-10-4 01: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6| 评论: 0

摘要:     当今世界鞋业纷纷扰扰的贸易之争,出现历史的转折:以意大利为领军的欧盟制鞋强国,一面以种种理由对中国鞋业提出反倾销指控,一面又向中国市场频频

    当今世界鞋业纷纷扰扰的贸易之争,出现历史的转折:以意大利为领军的欧盟制鞋强国,一面以种种理由对中国鞋业提出反倾销指控,一面又向中国市场频频递出橄榄枝,金秋10月,在北京紫金城端门,中国和意大利知名鞋品牌联手上演的鞋品流行趋势发布会,生动地折射出了国际鞋业舞台上的这种微妙变化,联想国际鞋业的发展历史,颇具有普遍意义。
    原本令意大利为之骄傲的制鞋业,如今却令意大利人忧心忡忡。近5年来,意大利鞋产量逐渐萎缩,出口持续下降。据意大利鞋业联合会统计,2004年,该国鞋进口量首次超过了出口量。流入意大利的鞋主要产自亚洲,尤以中国为最。徜徉罗马、米兰和威尼斯的街头,你会发现,商店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中国鞋而非意大利鞋。这对于一向被时尚界奉为全球鞋业流行风向标的国家来说,打击是巨大的。意大利鞋业联合会主席索尔迪尼无不担心地告诉记者:“意大利鞋匠历来都求新求变,对鞋的质量和风格精益求精。但现在我们的制鞋业产量减少,出口下降,而进口却增长。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状况,我们却无能为力。”
    意大利鞋匠将产业不景气归罪于中国鞋。有统计表明,自从去年1月“边界开放”以来,意大利的中国鞋进口,一下子增加了700%。中国鞋把“世界鞋都”冲得踉踉跄跄。令意大利人深感无奈的是,中国鞋的质量还不错,合成材料的鞋品与意大利鞋“没有多少区别”。但一双中国鞋的批发价才三四个欧元,而意大利鞋的生产成本至少是这个价钱的5~6倍。业界明白,意大利一个工人的月工资为2000欧元,而中国工人约为50到100欧元。于是,年产量约90亿双的中国鞋业,占领了整个美洲和大半个欧洲的鞋市场。
    为此,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盟鞋企,指责中国鞋在搞“倾销”,要求重启业已过时的保护性关税,并于2006年10月起,5年中除对来自中国的一定数量的皮鞋和来自越南的一定数量的皮鞋每年征收正常关税外,超出上述数量部分,对中国皮鞋加收一定的关税,对越南皮鞋加收一定的关税……当欧盟对中国鞋产品反倾销的终裁,于10月份作出最后决定时,第三届中国国际鞋业博览会同月在北京召开,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德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的制鞋业,都以寻求合作的姿态,出现在北京中国国际鞋业博览会上,使北京成了世界鞋业瞩目的中心。
    实际上,国际鞋业生产及贸易格局的转变,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溯及更早的世界鞋业中心转移,大约在100年前,英国鞋业执世界业界的牛耳,后来美国鞋大举进入欧洲。当时欧洲鞋业指责美国鞋,意大利后来也经历了与美国相类似的过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为农业收益不高,一些意大利人在牛皮上做起了文章,许多农民改行当了鞋匠。意大利人被指责为“倾销”、“低工资”和“不公平竞争”。意大利人很清楚,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世界鞋业舞台上,以往由西方人占据的主角位置,而今站着的是中国人。
    产业中心的转变,是由世界各国的消费者和市场需求决定的。具有优秀制鞋传统的欧盟国家,一直以其发达的经济、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占有着全球经济贸易的重要位置,这些优势使得欧盟鞋业长期以来占据着世界鞋业中高端市场,并成为中国鞋业重要的技术供应方,其设计和品牌优势一直是中国鞋企追求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虽然,中国制鞋业在劳动力资源、原料资源和基础设备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能在国际制鞋生产布局中居重要地位,但中国鞋业无论在设计、研发还是品牌上,都与意大利同行有差距。于是,中国人与当年的意大利人一样,加大了调整力度,努力加入到国际竞争的行列中,寻求与国际同行进行优势互补、错位竞争。
    从北京紫禁城内端门举办的中国优秀品牌和意大利鞋业同台举行的鞋业流行文化发布中,明眼人不难发现,中国制鞋业正力图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品牌附加值,冲减国际市场反倾销带来的损失。意大利等制鞋强国,也加强了对中国这个潜在消费大市场的探索与跟进。世界制鞋业通过沟通和往来,化解矛盾,优势互补,友好合作,共同发展,这是世界制鞋业的共同利益所在。中国人做到了这点,就会由制鞋大国走向强国。意大利人做到了这点,就能保持在设计、品牌和高端市场的强大优势。世界制鞋业的自由贸易与公平竞争,将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带给消费者更大的利益,并由此给业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