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国入世后出口增加甚快,价廉物美的商品对不少国家的市场造成冲击。也威胁到其民族工业的发展,令近年中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贸易纠纷日增,在困扰中国外贸出口厂家的同时,也对在内地投资设厂、以中国产品名义出口的港澳台企业,造成很多麻烦。尽快调整产品出口结构,致力创建品牌和强化知识产权意识,消除港产品出口所遭受的贸易壁垒障碍,是未来在内地的港澳加工贸易产业的一大挑战。 中外国际贸易纠纷频 今年10月,欧盟决定向中国出口的皮鞋征收16.5%的反倾销关税,为期两年。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出口产品受到的最严重打击。它对包括 港澳台鞋类厂家在内的中国鞋产品出口,产生极大影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鞋类生产国和出口国,出口数量占全球五成多,出口金额则占六成,其中港澳制鞋业占了中国鞋产品出口相当比例。欧洲历来是中国鞋业出口的最大市场,仅香港同欧盟的鞋产品及原料贸易,就高达六十亿元。在欧盟对华实施反倾销税之下,预期港澳鞋商对欧出口会全面出现亏损,更有一成的厂家会结业,令业界极为忧虑。 除鞋类之外,其他中国出口商品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2005年底,美国决定对中国的34种出口纺织品服装实施进口限制,限制中国的年长增不得超出10%至16%,实施期为3年。这对包括港澳纺织成衣业在内的中国服装出口,造成重大影响。此外,土耳其对中国数十种纺织品重新实施出口配额;欧盟对中国电子产品实施环保超标性惩罚等,对中国的相关产品出口也造成一定影响。与此同时,中国近期也频频反击,对欧美日相关产品进口实施限制。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下新的贸易壁垒的形成,及中外双边贸易纠纷的不断增加,投资内地的港澳厂家急需寻找新对策。
中国产品出口近年贸易纠纷频频,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中国入世后各国市场全面敞开,令中国各类产品的出口量大增;其二、是中国内地劳动力便宜,原材料丰富,生产技术具相当水平,大量出口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对出口市场构成压力。事实上,由于中国货品出口具很强竞争力,已连续多年被欧美国家实施反倾销制裁。据有关方面预计,现时内地的出口贸易企业(含外企在内)约有六成受到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影响,每年因此受反倾销制裁的货值超过四百亿美元,对出口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极大影响,也令中国政府为此深感困扰。 面对未来日趋严重的全球性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包括港澳厂家在内的中国出口企业,都正在寻求出路。 其中一个考虑是把受反倾销制裁的工序撤出内地,转向未受制及生产成本较低的地方,如柬埔寨、马来西亚等。但这些地方的劳工素质、原料供应及产业配套能力等,现时都正如中国、厂商须有个适应过程。 另一个考虑,就是开拓未向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的新兴市场。但这些新兴市场的消费力低、市场容量小,短期内难以像欧美传统市场那样能大批量吸纳中国出口产品。如何面对全球性的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制裁,现时港澳商家同内地企业一样,都深感忧虑和困扰。 一向以来,包括港澳各厂的中国出口企业,经营策略大多坚持薄利多销,追求大批量、低价格出口,此是引发国际贸易纠纷的重要因素之一。近期中国政府陆续颁发一系列外贸出口新政策,包括出口退税新政策、收紧加工贸易生产工序规限、扩大限制类原料的范围等,已对内地的整体出口加工业造成很大压力,长远将抑制加工贸易的发展,甚至令其逐渐式微。现时内地的加工贸易商(包括民企及外企)中,来料加工序占了很大比例,生产商以OEM方式维持运作,都不致力去创立品牌和开拓新市场,甚至生产假冒产品,侵犯知识产权。故从长远计,上述情况必须改变才行。 事实上,面对国际保护主义的抬头,要突破贸易壁垒,港澳来料加工型产业进行转型是势在必行的,尽快提高产品质素,创建品牌,逐改变‘薄利多销'、‘价廉物美'的传统经营模式,是加工贸易企业未来的生存之道。为此,包括港澳企业在内的所有内地出口企业,未来都须进行艰难的转型工作,同时完善自身新产品开发及市场拓展,否则,在优胜劣汰之下,不少港企的加工贸易工序将面临极大困境。从长远看,国际贸易主义不会消失或减弱,只会以更多种形式刁难中国出口产品,未来港澳的加工贸易业经营压力会越来越大,有关商家对此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