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欧盟对中国皮鞋正式实施反倾销税的第三天,以“共同的市场、共同的机遇”为主题的“2006北京世界鞋业论坛”在京召开。这次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时代天工会展有限公司主办的论坛,围绕中国鞋市场和欧盟的碰撞与融合这个主题进行互动交流,意义非凡。 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副局长张超美说,中国是一个鞋业大国,鞋的总产量己居世界第一,已成为全球制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鞋产业对我国的劳动就业和出口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院长杨承杰指出,在目前的世界鞋业中,中国鞋业和欧洲鞋业可以说是执世界鞋业之牛耳,在世界鞋业中最为重要的两个代表,欧洲鞋业代表了世界鞋业的经典,精良的制作工艺、先进的设计理念,是欧洲鞋业的优势和特点。中国鞋业和欧洲鞋业相比,还算是新生力量,但随着中国鞋业近些年迅猛的发展,中国鞋业现已在世界鞋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鞋类产品以其物美价优的特点赢得了世界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中国鞋业在款式设计、品牌打造方面,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也是需要向欧洲鞋业学习的。近一段时间内,中国鞋类产品虽然在欧洲市场上遇到一些阻力和困难,但就长远来看,根据中国鞋业和欧洲鞋业各自的特点,中欧鞋业并不相互排斥。相反,双方还会有更多的合作的空间和机会。目前,业界已经有一些中欧鞋业之间成功合作的案例了。就市场情况来看,双方也可以形成互补的关系。欧洲鞋业多以高档鞋类产品为主;目前来看,中国鞋类产品中,大部分还是以中低档为主的,所以在市场上,双方所形成竞争关系并不是很激烈。从近两年的中国市场情况来看,欧洲鞋类产品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在固定市场中,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市场需要的是各式各样的产品。所以,无论是欧洲市场,还是中国市场,对中欧鞋业都充满了巨大的机遇和诱惑。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将是中欧鞋业之间今后主要的课题。在生产,设计、研发、管理、市场开拓等众多领域,中欧双方都会有很多的合作机会。 中国皮革协会徐永理事长说,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向成本低的地方转移是很正常的事情目前全世界制鞋产业再次发生转移也是可能的,中国已经做好了准备,中国鞋业现在进入了新的“五年”计划,我们鼓励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并加强环保等方面的控制。同时,国外的鞋类产品进口到中国市场的数量也在进一步扩大,中欧合作将更加密切。世界各国鞋业都具有互补性,只要扬长避短、互相合作,一定能达到双赢的目的。 意大利外贸委员会首席代表赖世平先生回顾了意大利制鞋业的历史,并介绍了目前意制鞋业的现状。他认为.意大利鞋业的成功和它的服务传统和时尚精神密不可分。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环环相扣的网络式合作。正是原材料供应商、制革厂、零部件供应商、机械模具制造商和设计师们的精诚合作,组成了一个完整不可分的运作系统。如今消费者可以在全球市场随心所欲地挑选商品,但将工艺和设计完美结合的意大利鞋仍然是国际化消费者眼中的上土之选。他认为,现在有一半的意大利入穿来自东方的鞋,其中绝大多数来自中国制造,但是中国未来也将成为意大利高级皮鞋制造商们瞄准的主要出口市场。 意大利尚摩登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美君女土说,纵观现今世界经济,中西方文化和经济的相互交融与相互借鉴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保留本土文化特色,达成优势资源共享,携手开发市场,共同促进发展成为国际间贸易合作的又一新型模式。就鞋业而言,中国既是一个拥有千年制鞋史的古国,又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市场的大国,大市场所带来的多风格、多层次的消费需求给世界带来了宝贵的机遇和市场契机。同样意大利也是一个悠久文明的古国。深厚的欧洲文化背景和领先的时尚潮流设计,造就了意大利皮鞋品牌的浓郁和奢华,因此意大利与中国的商贸合作。可以说是世界顶级的品牌和最好市场间的合作。她相信,中意双方都会在此找到更多的合作方式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华联采购联盟副总何强先生也分析指出,中国的鞋业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仅“华联”2005年的总营业额就达到下了400亿元,在全国23个省市开有连锁店。他强调,“华联”就是要打造一个商业平台,并建立品牌舞台,把国外的好商品引进来,同时也让中国的商品走出去。 在欧盟对中国鞋业反倾销事件刚刚有了“定论”的情况下,以中国鞋市场和欧盟的碰撞与融合为主题,中欧业界进行了全方位互动交流。中方参加论坛的鞋业专家和有关人士指出,欧盟的反顿销虽然对中国的鞋业是一种阵痛,但从长远看,对中国的鞋质量和技术等方面都有逐步提高的好处。意大利鞋业协会副主席巴林认为,欧盟目前对中国鞋实施的反倾销关税,对于中国的鞋业没有太大影响,因为中国的鞋到了意大利后,零售价格其实还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