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俄罗斯政府禁止外国人在俄从事零售业的“零禁令”生效,广大对俄出口商家人心惶惶的同时,从俄罗斯传来了最新消息:由于中国商人的离开,当地许多地方出现了居民抢购风潮。俄地方当局呼吁采取积极行动,防止市场危机的爆发,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该市杜马代表发出请求,希望能够向联邦政府和国家杜马施加影响,允许中国人留在当地。昨日,由我市四川西部鞋都公司等民间团体牵头发起的民间应对机构展开了相关的筹备工作。据悉,该机构成立后,将成为全国首个化解俄“零禁”危机的民间应对机构,其目的在于让成都鞋由正规渠道重新进入俄罗斯市场。
目标 形成中俄鞋业产业联盟
据了解,目前该团体已经有四川西部鞋都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俄国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以及几家成都本土鞋企参与。目标是通过民间团体的牵线,促进中俄两国政府部门和相关经济团体的合作,与俄方的行业机构和协会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中俄鞋业产业联盟,帮助成都鞋业企业渡过“零禁”难关,最终促进中国女鞋对俄贸易。
据发起人之一、四川西部鞋都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彭军介绍,首批成员都是与俄罗斯有紧密商业往来的商家和中介服务机构,它们熟悉俄罗斯的社会和市场行情,有处理市场危机的经验和能力。据了解,北京中俄国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是一家多年从事对俄贸易的中介服务机构,有丰富的对俄贸易经验,有大批熟悉掌握市场危机公关能力的工作人员,他们也是发起人之一。
据了解,该团体接下来的目标是吸纳与鞋业有关的企业和部门,机构成员将扩展至中俄双边政府机构、协会、半官方机构、民间团体、企业等,通过打造专业服务平台,最终目标是促进中俄鞋业产业联盟的发起运行。
“通过深入挖掘俄罗斯鞋贸易市场潜力,以产业联盟的方式,由政府宏观指导,以行业机构、产业管理机构、企业等为主体,组建中俄鞋业产业联盟,促进中国女鞋的对俄出口。”彭军介绍,中俄鞋业产业联盟建立起来后,将大大促进中俄鞋业贸易,并将努力建设成为覆盖中国对俄鞋业贸易的国家性产业联盟。
途径 借“中国年”东风搭建平台
“2007年刚好是俄罗斯‘中国年’,这是个好机遇。”据彭军介绍,目前委员会已经初步制定出2007年的活动安排,借助2007年俄罗斯“中国年”活动政府活动平台,参与中俄双边交流和合作,重新建立俄罗斯与中国企业的关系,组织双边企业交流,探索双边合作有效模式,解决保护双边贸易中相关知识产权等问题,避免贸易摩擦;举行展览会,研讨会、贸易节等活动,促进中国女鞋在俄罗斯的销售。同时也为俄罗斯企业介绍在中国鞋业的投资机会等。
机遇 催化成都鞋业品牌升级
“这次危机对成都鞋业来说是一次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据四川省鞋业进出口商会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成都出口俄罗斯的鞋大多为中低端产品,产品无品牌,市场地位易被取代,不具有品质力、传播力;成都进入俄罗斯市场的很大一部分鞋是通过不规范的贸易渠道进入,当遇到危机时无力解决贸易纠纷,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贸易风险。
“‘零禁令’是成都鞋业品牌升级的一针催化剂。”彭军告诉记者,通过这次危机的推动作用,在俄罗斯的成都鞋企现在就可以告别“小打小闹”的时代,正式走联合发展的道路,大家可以合资组建贸易公司,变小摊销售为公司化经营,并雇用当地人从事一线销售,这样虽然经营成本会上升,但可以绕过新法令的限制,而且可以促进品牌升级。
他介绍,目前,俄罗斯鞋产品销售业态未完全整合是中俄鞋业联盟创立及未来发展的机遇,俄罗斯正规化贸易将带来中俄生产商、鞋材购销商及设备商之间合作的新机遇。
省鞋业进出口商会的专家表示,在此次危机中,成都本土还没有哪一家企业可以单枪匹马解决问题,这个机构可以把成都鞋企拧成一股绳,通过与官方和俄经济团体的合作,重新建立正规的商品入俄渠道,对成都鞋业发展是个重要的环节。目前中国商人可以在当地找可靠的合作伙伴来负责经营,或者在当地注册一家正规公司,合法经营和纳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