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舶来品”要遵守中国产品标准 给中国消费者留下好印象 近日由浙江省工商局集中烧毁一批劣质进口鞋引起的评论在多家媒体刊登,据了解,这次浙江省工商局对省内市场进口皮鞋的抽检工作,是列入2006年抽检工作计划中的,抽检工作从2006年9月开始到年底结束,历时4个月。在此期间,浙江省工商局做了大量细致深入的工作,对进口产品的报关单进行了逐一核对,并得到有关代理商的确认,使得这次销毁的劣质皮鞋进口身份确认无疑。作为省级市场监督部门,实施监管职能,创造公平的贸易环境是工商部门的职责,是净化市场,杜绝劣质产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正当工作。根据我国消法规定,不论是进口产品还是国产商品,只要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销售的产品,都应该符合中国的标准。因此浙江省工商局的这次执法工作是合理合法的。这与2004年9月发生在西班牙埃尔切市火烧中国鞋的暴力行为完全是两码事,两事件具有本质的不同,不能相提并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正在享受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市场繁荣,消费升级所表现的是对进口商品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就皮鞋产品而言,我国每年从世界各国主要是欧洲市场进口皮鞋产品的增长速度极快。2005年进口皮鞋567万双,增长45%;到2006年10月,进口皮鞋的数量达到641万双,增长37%,预计2006年全年进口皮鞋产品将在700万双左右。这其中,多数产品是优质的,但也不乏少数劣质产品浑水摸鱼,以次充好混进中国市场。 长时间以来,许多中国消费者在这方面深受其苦,他们花高于国内生产的皮鞋或旅游鞋产品价格3-5倍的钱,购买的进口皮鞋或旅游鞋,在穿着时间不长就出现如开胶断裂、勾心位移,涂层裂浆、甚至大底断裂等内在质量问题,而产品在标识标注方面存在的问题更是屡见不鲜,但由于种种原因,进口产品存在的质量和标识标注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进口产品的迅速增长,一方面可以弥补国内高端产品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满足高消费人群的需求。在市场需求增长的同时,市场监管的力度也要加大,对进口产品代理商的规范管理要加强,进一步减少由于监管不利造成的市场空白点,为中外产品提供平等的贸易环境。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制鞋大国,制鞋技术已经达到国际中档以上水平,每年我国向世界200多个国家出口鞋类产品达到70多亿双,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在实现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作为制造大国,产品遍布全世界,产品走出厂门就跨出国门,我们在用国际标准要求自己的同时,也希望那些“舶来品”遵守中国的产品标准,给中国消费者留下美好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