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最近半年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技术性贸易障碍(TBT)委员会,通报一系列新措施,会员国可在六十天内提出意见与疑问,欧洲联盟反应最为强烈,显示双方仍存在相当歧见。 据中央社报道,从纺品、鞋类标示,塑料类生鲜托盘及蛋盒减量,强制汽车防窃烙码,到包装冷冻食品营养标示,台湾最近密集通报TBT委员会最新贸易措施,欧盟对多数措施都有疑义,虽经双方沟通讨论,歧见并未完全消除。 欧洲商会日前批评环保署限制塑料类托盘及包装盒使用草案,不但有损产业发展,有图利特定厂商嫌疑,相关规定更与先进国家不能接轨。 事实上,欧洲商会的批评只是例证之一,欧盟对于台湾要求纺品、服饰及鞋类标示厂商电话号码也曾表达异议。欧盟对台湾要求汽车防窃烙码更是一直无法接受,虽然经过多次沟通、协商,台湾也愿有弹性,但问题仍未完全解决。 据《道路交通安全规则》第17条之一,台湾确定实施强制小客车等加设防窃辨识码,并通报TBT将于今年10月1日起实施。而欧盟已正式去函表达反对意见。 WTO专家指出,技术性贸易措施如过度使用或使用不当,往往会形成非关税障碍。但WTO会员国以消费者信息、权益或环保等为由,采取较严格的措施也是合理的现象,再加上缺乏被普遍接受的国际标准,TBT引起的争议在短期内可能难以消失。 WTO目前的作法是,各会员国在实施新措施前,需先通知委员会及会员国,会员国在六十天内可提出评论与建议,双方透过协商化解歧见,如不能达成协议,最后可诉诸争端解决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