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国鞋出口历经坎坷之时,远在我国西北的新疆各口岸却迎来中国鞋出口热潮:仅2006年,从新疆口岸出口的鞋类产品价值就达到9.63亿美元,这个数字是中国鞋类出口重地温州市当年鞋出口量的近一半。 在中国鞋遭遇欧洲市场“寒冬”时,在亚洲中心地带,喜欢穿中国鞋的中亚人越来越多了。相对于国外同类产品而言,价格低廉、质量上乘、品种繁多的中国鞋,深受中亚各国消费者的青睐。 中国鞋从我国“东大门”出口受到影响,一些传统的鞋业出口主要口岸业务量开始萎缩。但与此同时,毗邻八国的新疆却掀起了鞋类出口的热潮:随着鞋类商品出口贸易额的逐年攀升,中国鞋的出口档次也不断提高,鞋类品种、款式、型号、花色日益丰富,消费市场不断扩大。 据了解,截至目前,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市场上销售的鞋子中,98%是进口鞋,其中中国生产的鞋子由于价格低廉、质量日益提高而占据了这些国家和地区鞋类进口量80%的份额。 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中,虽然俄罗斯鞋业发展略快,但由于生产工艺和款式比较落后,至今只有几家皮鞋厂正常开工,大多数鞋厂设备严重老化,数千万人穿的鞋几乎完全依靠中国进口。来自浙江温州的一位徐姓经理在中亚考察了鞋业出口市场后说:“在中亚国家考察之后,我突然意识到,以前我们仅仅把眼睛盯住欧盟市场,实际上是一个失误,中亚市场的发展之快真是出乎意料。更重要的是,中亚有近6000万人口的市场,对中国鞋类产品依赖性非常强。”与他同行的几位中国制鞋企业负责人也认为,由于受到欧盟反倾销措施的影响,中国的制鞋企业正在将目光瞄准中亚市场。“中亚鞋类市场的需求,远远超出我们此前的想像。现在,每天通过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运往哈国乃至辐射到中亚、欧洲国家的鞋子,最多时一天就有百万美元的出口额。”正在新疆采购皮鞋的瓦罗佳,是来自哈萨克斯坦的鞋类经销商,他每年从中国采购的皮鞋超出1000万美元。 瓦罗佳认为,中国鞋的质量明显提高了,而且价格很便宜。“假如我们放弃从中国进口,在本国生产,由于生产工艺、劳动力价格等原因,生产成本也会远远大于从中国进口的鞋类。” 正如瓦罗佳所说,随着中亚各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出口的仿皮鞋的质量和款式已渐渐不能满足这些国家消费者的需求。因此,最近两年来,中国生产的质量较高、款式较新的鞋类产品取代了以往价格低廉的仿皮鞋,成为中国出口中亚及俄罗斯市场的主流鞋类产品,无论从质量还是款式上已经超过了土耳其的产品,受到了中亚及俄罗斯消费者的好评。 新疆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政研室主任黄平晁分析认为,中国商品鞋大规模转道新疆出口中亚及俄罗斯市场,已经形成了贸易通道,这是中国鞋商在东部出口受阻后开展的“自救”行动,这也是中国商品鞋“西进”运动的开始。 他认为,当前,中国鞋业生产厂商在借助新疆口岸及边境合作为平台,抢占中亚及俄罗斯市场的同时,应该就近在新疆沿边建立中国鞋加工区,将鞋类半成品及组件运抵新疆,使鞋业生产前移,与销售市场直接对接。此举可使中国鞋商在控制鞋业生产成本的同时,就近控制市场风险。 新疆是我国直接毗邻中亚诸国的惟一省区,中亚及俄罗斯客商在新疆直接采购的比重很大,在新疆设厂,便于采购商们直接采购订货,实行订单式生产,减少中国鞋商出口的可控风险,可以有效规避国际鞋业市场风险,也便于外贸企业直接报关报检。 长期从事对外经贸研究的黄平晁还认为,我国鞋商如果在新疆开展来料加工项目或是将国内的皮革、布料、辅料输送到中亚国家进行境外加工,款式设计和国际流行趋势再符合发展潮流,那么,在中亚市场上的中国鞋一定会更具有竞争优势,市场份额还会进一步扩大。 此间外贸人士还提醒东部鞋商,中国鞋在中亚及俄罗斯市场应主打“品牌战”。目前在哈国等中亚市场上,中国鞋以中低档的产品为主,以低价竞争。哈国阿拉木图的精品鞋店,主要销售标有欧洲产地的产品,实际上这些品牌的生产厂家还是在中国,中国鞋在哈国及整个中亚市场还没有摆脱品牌杂、价位低的问题。 此外,中国鞋进军中亚及俄罗斯市场,应事先进行市场调研,根据消费地的消费习惯、偏好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在中亚各国,款式新颖、时尚、价格便宜的中国休闲皮鞋颇受消费者喜爱。我国鞋类生产厂商应瞄准中亚市场的消费需求,及时调整出口鞋类的款式、型号、花色等,积极开展中亚及俄罗斯鞋类市场调研,针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地域和民族特色,生产适销对路的主打产品,例如鲜见于国内市场的44、45码鞋子,在出口产品中非常普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