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是广交会二期开幕首日,虽然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采购商们还是不辞劳苦地在流花馆和琶洲馆穿梭。 作为二期的重要展品之一,鞋类产品占据了琶洲新馆的两大展区。虽然受到西班牙烧鞋事件、俄罗斯扣鞋风波、欧盟反倾销预警等多项不利因素的影响,本届广交会上鞋类展馆依然人头攒动。 大部分企业表示,与近期纺织品出口形势的急剧恶化相比,鞋类的出口环境相对要乐观很多。 商会预警信息置若罔闻 鞋类出口增速! 据悉,几乎所有企业都先后接到来自商会的欧盟对华鞋类反倾销预警信息。据悉,欧盟已于今年2月对来自中国的五类鞋产品启动了为期一年的“预先进口监控措施”。很显然,这是为了之后发起反倾销调查预先铺设道路。 但是海关统计数据却显示,长三角、珠三角、福建三大鞋类出口基地今年第一季度对欧盟仍维持着较高的增速。仅以广东为例,一季度这几种产品对欧盟出口大幅增长53.1%! 从本届广交会上企业的反应看,目前企业在下单时根本未将反倾销作为考虑因素。“至少现在还没有确定是不是要反我们嘛,现在能出单肯定还是出单了。”一家鞋类参展商如是表示。可能对他们而言,目前最现实的问题还是欧盟一些较高标准的技术壁垒,如对一些化学元素使用的严格规定。 对预警信息置若罔闻的直接结果,就是招致欧盟真正发起反倾销调查,届时欧盟的证据就不只是第一季度来自中国鞋产品的大幅增长了。 广东鞋“摔跤少”源于保守 要向温州学习! 近一年来,“温州鞋”成为恶性国际贸易摩擦的一个关键词。无论是西班牙烧鞋事件还是俄罗斯扣鞋风波,针对的都是“温州鞋”,从未涉及广东、福建这两大与温州齐名的鞋业生产基地。 为何广东鞋在国际市场上摔跤甚少?从事鞋业生产和贸易代理的广州市中之豪公司负责人指出,从某种程度上广东受到以往港资带动的影响,或者是本身的保守思想,大都只为欧美等市场的企业做贴牌。而之后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一方面很少见到规模大的企业,另一方面也习惯和外资企业一样把销售环节“外包”出去,只从事生产。 “与广东企业的保守想法相比,长三角尤其是温州的鞋商则在生产的基础上,自己走出去铺线设点、掌控所有的销售网络,直接攫取当地的市场份额。”该负责人指出,高风险和高回报是并存的,近一年来在国际市场上频频遭遇恶性攻击就是源于这个原因。 有关专家认为,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温州鞋企在掌控销售网络方面的强烈意识是值得广东鞋企学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