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最大的运动鞋生产基地福建晋江,众多鞋企普遍感觉到今年面临的压力非常大: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工人难招,尤其是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一般工人工资上涨10%-20%,技术工人甚至到了30%。加上原材料普涨,最终导致一双成人鞋成本最少上涨10%。 的确,在经历了多年缓涨乃至不涨后,劳动力价格近来开始出现快速上涨趋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全国17个省区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到2006年,农民工的人均月工资增幅分别达2.8%、6.5%和11.5%,增速呈逐年加快趋势。对此,一些专家估计,未来3-5年时间内,我国劳动力成本将可能上升30%-50%。 毋庸置疑,劳动力价格随着经济发展出现上涨,这是客观规律。从国际经验看,大多数国家的劳动力供求关系都经历过从劳动力剩余转为短缺的“刘易斯拐点”。日本、韩国等国的“刘易斯拐点”到达时,农村人口占比一般在35%左右。目前国内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化率都已达50%以上,这表明“刘易斯拐点”及其影响即将到来。 对于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不必反应过激,过度恐慌,而应客观理性地认识,辨析形势,顺应形势。随着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适度提高劳动力价格并不会降低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不会造成加工制造企业的“大批逃离”。事实上,低成本优势诚然是国内企业过去赢得竞争的重要原因,但生产率、技术、创新、制度的作用也很重要。劳动力价格上升了,只要充分挖掘生产率、技术、创新、制度的潜力,企业发展就能赢得新的空间。一方面,过低的劳动力价格使劳动者疲于奔命,人力资本增值无从谈起,工资上涨无疑能够影响到择业期望,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从业者,从而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工资上涨将扭转国内劳动力价格长期不高、劳动分配占GDP比重持续下降的局面,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缓解内需不足,为经济发展构造新的驱动力,为企业发展构建新的空间;同时,劳动力价格上升,成本抬高,将挤压低层次企业的生存空间,为提升产业层次、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机遇和可能。拿晋江来说,业内专家指出,目前众多企业遭遇的危机亦是整个产业提升的转机,新一轮的产业整合将使国内鞋企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更具竞争力。 尽管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国内劳动力资源仍较为丰富,但在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将会出现结构性过剩和短缺的矛盾,劳动力价格将呈曲线上升趋势。因此,就当前来说,一方面要做好劳动力价格上升的各种应对准备,早应对者早主动,早适应者早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采取措施,通过改善就业再就业政策环境、加强劳动权益保护、改革户籍制度、增强承包土地的流动性等措施,挖掘劳动力供给的潜力,避免使“刘易斯拐点”过早过快出现,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赢得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