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北京体博会上,业界人士达成共识,认为国内的体育用品产业将朝“集约化发展、技术创新、生态环保”的方向迈进。以此对照晋江产业,本地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现状如何?企业应如何紧贴发展趋势,把握发展机遇? 泉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刘艺华认为,随着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落户,晋江体育用品企业的集群化优势正在慢慢形成,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生态环保方面,企业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产业集群优势明显 “晋江拥有强大的体育制造业基地,产业集群优势较为明显。”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副主任、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副主席连秋利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提到,晋江拥有安踏、特步、361°、德尔惠、鸿星尔克等37个全国性体育品牌,2006年体育产业增加值为90.8亿元,占全市GDP的18.4%,“这样的比例是非常高的”。 在体育产业方面,晋江正在形成一个完善的产业链。目前,全市共有制鞋企业3000多家,年产旅游运动鞋9.5亿双,占全国40%、世界20%。同时,晋江是国家体育赛事的重要承办基地。近年来,共赞助中国羽毛球队、体操队,立陶宛奥运国家队等16支国家运动队,赞助CBA、全国排球联赛、全国乒乓球超级联赛等重大体育赛事17项,聘请体育明星品牌代言76人,投入在10亿元以上。 除了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外,不少体育用品企业也在加速整合行业内部优质资源。晋江体育用品业吸引了更多资本的进入,安踏体育、浔兴拉链、中体国际等体育上市公司3家,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四分之一左右。 “技术流”初现端倪 与此前主打“明星牌”不同,近年来,不少晋江企业的广告都不约而同地打起了“专业牌”及“科技牌”。 在晋江鞋企中,一些龙头企业为了体现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纷纷打出科研方面的“独门绝技”:安踏2005年就成立了国内首家体育运动科学实验室,其强调减震功能的“芯技术”就是在这个实验室内诞生的;喜得龙通过人体脚型测量仪对国人的脚型进行采样分析,建立了一套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国人脚型数据库;此外,还有亚礼得“纳米抗菌除臭技术”和361°的“超轻透气跑鞋”技术等,都是自主研发的成果。 除了鞋业以外,在泳装、运动器材等体育用品行业也能嗅到一丝的“科技味”。作为国内泳装领军品牌的浩沙,今年夏天就推出了Speed・wing乐翼系列专业泳衣。在水中能快速的引导水流,减少阻力,游动更快速。 生产运动器械的舒华公司今年新推出的智能跑步机也集结了多项最新研发成果。据悉,这款带视频画面的跑步机可以连接U盘、有线电视、摄像头等设备,让跑步爱好者在室内跑步的同时可以轻松实现与外景连接,还可以听音乐、看电影,甚至还可以与朋友进行联机竞赛。 企业的这种科研投入热情进一步牵动了一些上游供应链,整个体育用品产业正在形成一股技术流。晋江的鞋材龙头企业宏玮公司今年与晋大纳米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一款除臭透气鞋垫,得到了许多鞋底商的青睐,这种纳米原料既可作为固体添加剂加入鞋材生产中,又可作为液体喷射液直接除臭。 环保问题潜藏风险 与大笔的科研投入保证产品的新功能性相比,晋企在产品生态环保方面的投入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其最直观的一个表现便是产品质量有时难达环保标准,时常倒在欧盟的“绿色大旗”下。 晋江检验检疫局国家鞋类检测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为晋江企业提供鞋类产品检测服务。该中心在相关检测过程中发现,在物理性能检测项目,如拉伸强度、粘合强度、磨耗率等,晋江鞋企往往可以轻松过关。相对弱项则是对制鞋原料重金属镍、铬、镉等含量是否超标的安全性能检测,以及对电阻值、耐电压、阻燃性等的化学性能检测。后两者涉及环境保护与人体健康的“绿色标准”,恰恰是欧盟贸易壁垒借“环保大旗”剑指所向。 根据晋江检验检疫局国家鞋类检测中心对出口鞋类整体质量进行的持续跟踪检测,2007年,有害有毒化学物质不合格检出率为4.8%。今年1-3月份,有害有毒化学物质不合格检出率为5.4%,这一结果表明,今年来鞋类产品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不合格率反而有所上升。 晋江检验检疫局国家鞋类检测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闵宝乾认为,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比如使用劣质材料甚至回收废料来注塑PVC大底。但最主要原因是企业的环保意识还不够强。目前,企业生产出口成本明显增加,利润严重缩水。但为了完成订单,一些企业只能购进低质原料投入生产。而这些材料来源复杂,增加了被检出重金属镉等有毒有害物质的风险。 环保产品市场广阔 要让产品变得“绿起来”意味着企业必须有一笔不小的投资,但这样的投资能否带来收益? “美国的消费者非常愿意为绿色产品多花钱,如果产品能够表明他们对环境是有好处的,他们不仅会愿意付钱,也会对这种品牌有更高的忠诚度。”美国体育用品制造商协会主席兼CEO汤姆・科夫在论坛现场告诉记者。前不久,该协会刚开了一个会,他们发现美国市场的一个趋势,要吸引美国的消费者必须使用对环境无害的方法来生产,也就是对生态有益的方法。 而一些勇于尝试的企业也开始尝到环保的甜头。晋江茂泰橡塑厂是一家专业生产橡胶鞋底的企业,该公司与厦门大学共同研发的全胶弹性体鞋材项目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在该项目中,橡胶鞋材废料经过微波脱硫处理后,可替代天然橡胶直接用于鞋底生产,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和许多鞋材厂一样,茂泰对如何处理堆积如山的边角料也曾十分头痛。“看到这么多鞋底边角料堆在那里,觉得很可惜,就想是不是能通过什么技术使这些边角料重新用起来。”福建晋江市茂泰橡塑厂总经理丁思恩告诉记者。 在厦门大学化工学院的指导下,茂泰鞋塑厂现在已经安装了一条小型的橡胶鞋材微波脱硫生产线。“鞋塑边角料堆在那里一文不值,还污染环境,经脱硫处理后却能达到每吨6000元。”丁思恩兴奋地说,晋江鞋材边角料“变废为宝”真的成了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