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得龙)上市很难了。"昨日,一专门给内地部分上市品牌担任财务顾问的香港财务公司知情人士透露,由于财务数据方面存在问题,喜得龙的上市可能将无限期搁置。 日前,福建省发展改革委员会证券处处长刘义云曾指出,由于宏观调控实行银根紧缩的财政政策,企业在融资方面的需求更加迫切,但很多企业心急了点,上市条件没有达到就想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在利益驱动下,个别企业可能会过度包装甚至虚假包装。 昨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 "大暑",正是一年里最热的时刻。然而,对于原本定于本月11日在香港上市的晋江鞋企喜得龙而言,却无异于感受到盛夏里的一丝寒意。 这一方面是由于公司的上市被无限期搁置,而另一方面,香港联交所对于部分企业更为严苛的要求或使喜得龙在短期内重启上市成为不可能。据前述知情人士所了解到的信息,喜得龙中止IPO更多地是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比如财务内容没有被审核通过。 上市若失败 喜得龙代价太大 在本月初开始招股,并计划于11日在香港上市的晋江鞋企喜得龙本以为赶了个早集,可天有不测风云,"由于市场行情不好",预备募集近10亿元资金的喜得龙突然在上市前一周宣布暂停其IPO。除了港股低迷影响公司预定的计划之外,致使喜得龙中止走向资本市场的原因也成为外界猜疑的重点。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喜得龙的财务是否有存在造假,坊间也多有猜测,而在7月8日,本报就曾以《喜得龙上市搁浅 传涉嫌虚假借贷》一文,首先质疑喜得龙中止IPO的真正原因是否属大市不好所致。 近20天过去了,除了"市场行情不好"之外,喜得龙方面没有任何正面解释。据记者获悉,喜得龙当家人林水盘近日正出差在外,对记者的采访,他再度选择回避。 根据香港联交所的上市规则,企业通过聆讯后,相关的申报材料有半年的有效期限,换言之,在半年的有效期内,喜得龙随时都可以重启上市计划。而一旦过了半年有效期,要想重新进入资本市场,则需要补充审计等相关材料。但对于何时重启,喜得龙似乎也没有太多的准备。 喜得龙的公关公司香港伟达公关有关人员称,公司方面暂时没有新消息可以对外公布。而据记者观察,在发布中止IPO公告后的两天,原本挂在喜得龙公司网站首页的招股说明书和终止发售公告忽然全部被删除。喜得龙副总裁刘鸣昨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咨询时表示,上市一事仍在观望。 值得关注的是,本月初记者在晋江采访之际,当地不少企业均表示,喜得龙对上市抱有较大期望,在硬件上也做了诸多准备,如果上市遭遇挫折,喜得龙的大部分计划都将遭受负面影响。"仅筹备上市的相关费用就达到几千万元,更不用说为成功上市后铺开的市场计划被搁置所导致的损失了。" 据了解,一家企业从改制、上市辅导、申请到初审,再到最终批准,其间往往历时长达3年之久。而从内部规范开始,到聘请财务顾问、审计、律师等中介服务,价格都不菲,花费的成本往往达上千万甚至几千万元之巨。一旦上市不成功,企业之前的巨额花费可能就要付诸东流了。 此外,由于企业产权不明晰、财务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在改制过程中就存在补缴税收或需要做高企业利润的问题,这些"补偿成本"往往很高,有的企业因此增加的税收成本就多达4000多万元。而一旦企业最终上不了市,就存在后续税收成本增加和被追溯的风险。 晋江上市办:打击上市黑中介 据相关人士透露,喜得龙中止IPO有可能引发当地政府层面新一轮的反思和一系列动作。 在晋江上市企业中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晋江上市办"对喜得龙问题的采访三缄其口。而了解内情的人士指出,喜得龙不是上市办的后备企业,所有的上市计划都是公司自行完成,有关方面对此可能存有疑虑。 据记者了解,在银根紧缩的政策下,晋江企业把上市作为解决资金问题的较好出路,但过度包装、虚假包装的事情也开始冒出苗头。而为了引导企业规范上市,晋江市日前正在开始对部分虚假包装的源头--中介机构进行检查,并编制黑中介的名单。"我们发现,部分不规范的中介开始介入 (企业上市),因此将成立工作组,打击不法中介。"晋江上市办副主任刘向阳昨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