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鞋业门户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信息资讯 政策法规 协会资讯 产业聚合 福建鞋业 人才专区 福建童鞋 时尚鞋品 会员介绍 协会之窗 会客厅
福建鞋业门户网 门户 往期新闻 查看内容

阿迪达斯要“出走”_经营之道_企业动态_福建鞋业门户网

2008-8-2 01: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1| 评论: 0

摘要: 这一天迟早要来。阿迪达斯已经不打算再忍受中国制鞋业的高成本,最近它提出要将在中国的生产基地逐步转移到更有竞争力的越南、柬埔寨以及印度等国家。   

这一天迟早要来。阿迪达斯已经不打算再忍受中国制鞋业的高成本,最近它提出要将在中国的生产基地逐步转移到更有竞争力的越南、柬埔寨以及印度等国家。

    与此同时,
耐克彪马等国际鞋业巨头也增加了在东南亚地区的采购。阿迪达斯们全球采购追求的就是成本优势,而中国制鞋业的低成本时代已经渐行渐远。

    成本上涨超过阿迪预期

    “公司内部正在讨论将生产基地分阶段转出中国的问题,已经派人去东南亚地区考察,主要是中国制造成本上升以及政策收紧。”一位
阿迪达斯中国人士向记者证实。

    目前,
阿迪达斯产品中近50%是中国制造,全国有264家工厂。但是近年来中国制鞋业成本一直上涨,超过了阿迪达斯的预期,因此他们考虑要转移。

    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告诉记者,近年来中国制鞋业总体成本上涨了25%~30%,而制鞋业的平均利润率在5%~8%。尤其是人民币汇率不稳定,可能吞噬订单利润甚至让企业亏损。

    据了解,
阿迪达斯很关心人民币不断升值、政府加工贸易新政策以及《劳动合同法》等对内地投资环境的影响,并与其大型代工企业广东万邦鞋业公司等密集讨论过。

    对于成本推动下代工厂的加价要求,
阿迪达斯做出了一定妥协。万邦鞋业新闻发言人郭炜文表示,今年阿迪达斯会根据工厂的成本上涨调整价格。

    但是
阿迪达斯不打算接受工厂持续的加价要求。“如果工厂一再提价,客户就可能找到更有竞争力的工厂,或者把订单转移到东南亚。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比,中国工厂在成本上已经没有竞争力。”郭炜文告诉记者,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万邦鞋业已经把广州的生产线全部转到了粤北的清远地区。

    此外,中国制鞋业的洗牌也让
阿迪达斯为手头的订单为难。“现在是工厂与采购商博弈的过程。”一位原沃尔玛鞋部采购人士分析,目前珠三角制鞋企业以及附属企业有近一半倒闭或萎缩,大型工厂的议价能力增强,采购商手里有很多订单由于不愿加价而下不出去,所以采购商与工厂正处于僵持阶段。“在这个博弈过程中,中国企业订单流失了10%~15%,主要流向了东南亚地区。”

   
全球采购策略

    支撑
阿迪达斯转移的是其全球采购策略。

    出于成本考虑,
阿迪达斯将95%以上的生产外包给独立的第三方工厂。它与耐克等国际鞋业巨头一样大多采取品牌运作模式,本身专注在设计领域,没有自己的工厂,在全球寻找工厂代工以及在全球销售。

    目前它的工厂主要在亚洲。除了中国以外,它在印度、越南、印尼已经有一定的代工厂。所以下订单的时候,
阿迪达斯会综合考虑各地工厂的成本情况。

   
阿迪达斯表示,转移生产基地的一大原因是中国人工成本不断提高。据近来考察过东南亚多国的广州创信鞋业董事长吴振昌分析,目前在通胀情况下东南亚各国的劳工成本都在上涨,只是珠三角比这些地方涨得更快。“加上人民币升值因素,以美元计价,珠三角工厂员工平均月工资(加上社保)在230~250美元,印尼在100~120美元,越南在70~90美元。”

    创信鞋业一直为
耐克代工。吴振昌表示,目前耐克的订单没有变动,“但是耐克为了分散风险,一直是全球采购,在各个地方都有多个工厂,然后掂量成本等各方面因素后决定把订单下在哪里。”所以如果中国成本持续上升,不排除订单会转移。

    而
阿迪达斯全球采购策略追求的是成本优势,与世界制鞋产业的迁移路径一致,这些国际鞋业巨头全球采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产业转移。如在上世纪70年代,阿迪达斯耐克等生产基地从欧美转入日本、韩国,80年代进入中国台湾地区,而在90年代由于新台币升值、劳工成本上涨开始向中国内地转移。

    如今这些巨头把目光转向东南亚地区,包括越南、柬埔寨、印度以及老挝等国家,正是看中了这些地区比中国内地成本低的优势。“估计比较复杂的产品还会在中国生产,但是劳动密集型的、成本比较低的产品将逐步转出去。”一位业内人士认为。

   
阿迪达斯对于目前东南亚地区存在的交货期、技术以及劳动效率问题并没有表示担忧,这表明它转移的决心。

   
代工厂跟随转出

    实际上,
阿迪达斯的代工厂早就在它的“要求”下在东南亚扩充生产线。

    万邦鞋业目前只代工
阿迪达斯一个品牌。它在广东清远的生产线每月产鞋120万双,工人超过15000人。但是在阿迪达斯的要求下,它去印度开了工厂,而且印度工厂生产能力还在不断扩大,每月产鞋从2007年的10万双提高到现在30万双。

    “这些跨国公司客户为了分散风险以及降低采购成本,要求我们最好也有跨国生产能力来配合它。”郭炜文告诉记者,公司希望在中国的工厂能维持稳定的生产量,印度工厂扩产不会对两个工厂造成冲突。但是订单怎么下的主动权则掌握在
阿迪达斯手里。

    此外,为
阿迪达斯耐克彪马品牌代工的裕元工业(0551.HK)也在不断扩充东南亚地区的生产线,它隶属于台湾宝成集团。除了在中国工厂外,裕元工业2007年年报显示,为了配合客户采购要求,在中国、越南以及印尼生产基地推行产能扩充计划,目前分别于中国、越南、印尼设有210条、117条以及71条生产线。

    有台企认为,就像当初台商带着订单把工厂从台湾转移到珠三角一样,如今又要将订单转到东南亚地区,不然很可能失去订单。

    与此同时,一批制鞋业的配套企业也跟随大制鞋企业转出中国。

    “国际鞋业巨头的生产基地转移可能正在引领新一轮的制鞋产业转移,它们的目的地是东南亚地区。”业内人士认为,当然这是一个逐步转出的缓慢过程,但是足以引起国内制鞋企业的重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