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企业节约成本促升级 PPI一路走高,的确给制造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在加工制造企业密集的珠三角地区,眼下很多企业正忙着转产,从今年5月起,不少企业开始从深圳、东莞等地搬迁到其他地方。这里面除了产业升级的需要,节约成本也是重要的原因。 在粤西山区云浮县,记者来到这家刚刚从深圳搬迁过来的服装厂,企业负责人说,虽然搬迁需要不小成本,但长期来看还是十分合算。 企业负责人彭伟军说:“我算了一下,除了运费比东莞深圳贵以外,水、电、地价、劳动力成本和管理成本都是下降的,一年大概节省500万元左右。” 成本增加、利润下滑,给珠三角加工企业带来了两面的夹击。在东莞的一家制鞋厂门口记者看到,每当下班时间,这样的人流都要持续半个多小时。据了解,这家企业拥有员工8万人,每年可以生产4000多万双鞋,但销售额却只有20多亿元人民币,而远在欧洲的销售商员工不足这家企业的1/4,年销售额却高达103亿欧元。 广东省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说:“我们的整个生产网络在国际的经济分工当中处于生产链条的末端,面临这种形势,在东莞产业结构不调整不升级是很难继续发展。” 我们从广东省得到的最新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数量达11006家,占全省工业企业的1/4,而这些企业大部分都集中在珠三角的加工制造企业,今年5月份,广东省一口气出台8个配套文件,引导产业转移促升级。并在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规划了26个产业转移园区。 腾笼换鸟 势在必行 对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有人形象地把它称为腾笼换鸟。经过30年的发展,珠三角面临着当初港澳台转移产业时遇到的相同问题,那就是劳动力、土地、环境成本的大幅提高。而“腾笼换鸟”就是化长痛为短痛。 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带来了庞大的就业人口。统计显示,全国范围就业人口平均每平方公里是130人,广东每平方公里是500人,而珠三角地区则达到2000人以上,东莞和深圳更是超过了4000人。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一洋说:“打比方讲,房间里面坐十个人,是合适的,这个房间挤进50个人甚至100个人那么环境就恶化了,就很难维持。所以这样一来高度集中也是产生产业转移的客观需求。 在工厂和工人大量密集的背景下,可供开发的土地逐年萎缩,以东莞为例,目前可供利用的土地不足5%,笼子越来越挤,而鸟的品种却没有变化。由于当地大多是三来一补企业,企业只管加工,虽然生产规模逐年扩大,但核心技术和品牌的缺乏却成了产业升级的制约因素。 中山大学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说:“我们要把传统的加工制造业,做成先进制造业,现代制造业,它和传统加工相比,最大的区别是有品牌,比如日本、台湾(地区),他们的产品附加值就高,珠三角的加工也也可以做上去。” 广东500亿元扶持转移企业 企业大规模转移,无论对转出地区还是转入地区,都会带来新的问题。对转出地区来说,面临的财政收入锐减,对转入地区,就是如何规划安置这些企业。面对转移带来的阵痛,当地政府又会开出什么药方呢? 这里是佛山罗南村,从这里一直到延伸到村头,分布着11家陶瓷生产企业,这就是罗南村的全部产业,但是现在,这11家企业都停产了,因为他们要在年底之前全部迁走,这让罗南村一夜之间断了收入。 广东省佛山市罗南村委会主任关润尧说:“村里有11个企业搬迁或关闭,我们村委会每年要少收6000万。 为了帮助企业缓解产业转移带来的阵痛,广东省决定从2008到2012年,总计投入400余亿元资金,扶持引导产业和劳动力转移。同时从今年6月1日开始实行区域差别电价,降低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工业用电价格,使转移企业的电价比珠三角电价每千瓦时低0.1元左右。据测算,这将使这些地区的电费支出每年减少约19亿元,五年将近100亿元。同时,广东还对转移企业的产出比和环保指标作出了量化要求。 广东省佛山市经贸局局长李坚说:“我们制定了十项标准和要求,重点是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和清洁运输,如果达不到这些要求,我们请他们关闭或强制性调整。” 广东部分企业远走江西 珠三角的企业除了在广东省内大转移,不少企业还选择走出广东,目的当然也是看重内地资源和劳动力成本的优势。靠这些优势,江西省吉安市就受到了很多广东企业的青睐。 这家生产锂离子电池的广东企业去年就迁入了江西吉安。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近两年、企业生产所需的复合材料价格连续上涨,比如生产电池的正极材料,在2007年以前每吨还是38万元,而到了今年初,最高已经涨到了46万元。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迫使企业只能通过扩大产能来实现赢利,为此企业不得不把生产基地迁往内地。 深圳某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春茂说:“以前在深圳,一礼拜停一天电,到了吉安后电力供应还是比较稳定,能保证不断电的要求。” 江西吉安深圳产业园负责人张磊说:“吉安这边水、电力等能源非常丰富,这些正好是工业生产资料所依赖的资源,土地、劳动力成本优势也比较明显。 了解到,用电难问题解决后,这家企业的日产量由原先的7万块上升到了17万块,而成本却下降了20%。据统计,仅去年一年,从深圳迁往吉安的企业就达到一百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