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北京奥运会给晋江、石狮及泉州、厦门等闽南民营企业特别是体育产业带来商机。北京奥运会,成了闽南民营鞋服制造企业的一场盛宴。 奥运会是世界上最昂贵的综合性赞助项目,“入门费”高达人民币4.4亿元,这还仅仅只是“门票”,在“入门”后,企业所进行的市场推广,花费更是巨大。晋江、石狮及泉州、厦门等多数的闽南鞋服企业选择了曲线奥运攻略。 如今因发展需要,闽南的民营鞋服制造企业,大多在厦门设立营运总部、结算中心,而把生产基地建设在产业链完整的泉州。而在奥运期间,晋江、石狮这些鞋服企业的老板们既不在厦门,也不在泉州,全都“扎堆”挤进了北京。这些企业主除了第一时间掌握所赞助运动队的成绩之外,还有两件事要做,物色运动员和物色运动队。据相关资料表明,在“奥运表现指数”中,表现最佳的12家企业,有5家为“非奥运赞助商”,其中有4家来自泉州。 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点燃了国内体育营销的熊熊圣火。除了把目光瞄准取得成绩以及有潜力的运动员、运动队之外,闽南的鞋服民企老板们还把目光瞄准了赛事资源。据介绍,晋江一鞋企品牌已抢先一步,签约成为将于2009年10月在山东济南举行的第11届全运会的运动装备唯一合作伙伴与指定赞助商。 业界人士分析认为,经过近20年的发展,泉州、厦门的运动品牌,已经不再是依靠单一的明星代言来推广了,如今更多的是采取理智、科学、合理的立体化营销模式进行全面推广,并已经趋于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