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鞋业门户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信息资讯 政策法规 协会资讯 产业聚合 福建鞋业 人才专区 福建童鞋 时尚鞋品 会员介绍 协会之窗 会客厅
福建鞋业门户网 门户 往期新闻 查看内容

“金融八条”缓解温州制鞋等企业生存压力_国内动态_信息资讯_福建鞋业门户网

2008-8-3 01: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8| 评论: 0

摘要: 温州企业可能在未来几个月迎来最坏的日子,由于无力偿还下半年拆借的资金,一些企业将被迫倒闭。     这一幕在去年曾不断上演。现在,政府希望挽回局面

温州企业可能在未来几个月迎来最坏的日子,由于无力偿还下半年拆借的资金,一些企业将被迫倒闭。

    这一幕在去年曾不断上演。现在,政府希望挽回局面。一周前,温州市政府拟订了八条对策,为企业补充血液,并计划在未来3年内,支持30家温州企业上市,形成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的“温州板块”。

    金融八条

    8月15日,温州召开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会议的最终成果,是一份《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温州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份文件就金融业的发展提出了八条对策(下称“金融八条”),主旨即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为它们“补血”。

    据与会的当地官员说,在这个市委书记邵占维、市长赵一德参加,主要市级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区、县、市的区长、县长、市长以及部分金融机构都列席的会议上,温州金融服务困境是被提及最多的问题。

    温州市银监会有关人士给出的数据是:今年上半年,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温州信贷幅度增幅为11%,比全国多回落7.7%,低于温州GDP+CPI增长率(15.5%),甚至比浙江省多回落1.7%。上半年温州中小企业同比贷款少增加33亿元,增幅同比回落7.5个百分点。

    这直接导致今年前5个月温州亏损企业数量增加33%,比去年同期增加15%。当地一些官员认为,企业亏损数增加,与当地很多企业高负债发展模式有关。

    企业资金紧张,民间各种拆借行为因此盛行。央行温州支行官员说,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乐清(温州当地比较富裕的市,电器类中小企业集中较多)等地发生多起非法集资案件,这已经影响了当地的金融秩序和金融生态环境。

    政府出手化解危局似乎已不可避免,“金融八条”由此而生。

    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难,这份文件提出,要力争每年新增贷款500亿元,将资金投放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建立和健全政府贷款贴息制度。

    这份文件还建议,完善利率定价机制,引导商业银行合理定价,落实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办法,实施重点企业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减少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并鼓励各个金融机构发展适合温州经济特点的中间业务,如票据融资、结算、财富管理中心等等。

    对于活跃于温州的民间借贷,文件也提出,要完善民间利率监测制度,掌握利率动态,本报获悉,目前温州各市县正在上报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名额,当地人士估计,未来可能会有16家小额贷款公司获批。温州市政府还要求完善和建立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行为。

    这份文件还提出了温州金融业发展的三年计划:到2011年,温州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90亿元,年均增长15%,占全市GDP为16%;力争达到30家上市公司,融资规模100亿,后备企业50家以上,形成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中的“温州板块”。

    温州市政府急推“金融八条”,是因为温州中小企业生存困境已是公开的秘密。不过,官方数据所反映的还只是事实的一部分。

    温州市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说,温州可能有20%的中小企业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况。这一数据曾为官方质疑,不过来自温州基层的一些人士反映,实际情况应高于这个数据。

    制鞋是温州最具有代表性的行业之一。温州工商部门的一位官员说,在他所管辖的区域,很多以制作鞋垫、鞋铁、鞋跟和鞋帮为主的企业,上半年主营业务下降了30%以上,有一部分做鞋铁的下降了41%,部分鞋垫企业下降幅度达到50%。

    部分企业已经倒闭,更多企业正从山腰往下滑。温州当地企业界人士说:“温州经济是全国经济的风向标,它会先于全国经济起来,也会早于全国经济回落。”这也使得温州必须承受更多的痛苦。

    “生产型企业下半年的日子会更加难过。”周德文说,“根据温州的特点,下半年拆借的钱一般得在春节之前还清。去年有很多企业因为年底被逼还账而倒闭了。”

    而且,“倒闭的企业并不一定是外界认为的‘坏蛋’,其实很多‘好蛋’也随着‘坏蛋’被抛弃。”上述基层干部表示。

    政府对此心知肚明。温州市银监局分局局长吉明在金融汇报会上说,目前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状况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生存状态。

    从表面来看,温州银行不良贷款率很低。今年上半年,温州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22亿,下降1.7亿元。但是,一些企业为了争取贷款,通过民间融资“倒贷”获得短期调头资金,再通过还旧借新,继续获取贷款,然后用贷款还高利贷,“这种恶性循环风险很大,但是被掩盖了”。

    企业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行为使得温州高利贷盛行,当地人说,几乎90%以上的温州人都会放高利贷,他们把放高利贷的人称为 “老高”。

    过去几个月,“老高”放贷利率随着经济紧缩、企业资金紧张不断走高,一些民间借贷年利率升到15%,短换算利率在90%左右,在周德文提供的一份资料里面,最高拆借利率达到月利12%,即年利144%。

    这不仅带来企业的高成本运作,使企业原来就很紧的资金链变得更加脆弱,也容易引发支付风险乃至危及生存。

    而且,民间融资风险正在向银行渗透。在温州,一些金融企业用贷款资金“办理存单式质押揽存”,强制客户按比例将贷款资金扣存,捆绑中间业务变相抬高贷款利率等。吉明说,民间资本助长了一些企业的盲目发展,进而对银行信贷资产安全构成了威胁。

    有效性可能较低

    “金融八条”能否给温州企业带来转机?

    “金融八条”提出,要利用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时机,把民间资本引导到服务三农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地方经济建设上。不过周德文说:“16家小额贷款公司对于温州近6000亿元的民间资本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这份文件还提出,要引导商业银行合理定价,落实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办法,实施重点企业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减少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此前,地方性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已上调10%。

    但是周德文笑称,这只是对中小企业“心灵的抚摸”,实际上并不会到企业手中。

    “由于政府机构传导链条不顺畅,即使上面给中小企业一个大火腿,到中小企业手中可能是一些打个喷嚏就飞走的肉松。”当地的一些企业这样形容。

    “比如说以前1000万的贷款,公司可能会贷了500万,让你继续存500万,而且把1500万拿出来,最后给你贷,这样等于变相的增加成本。而且,银行还会要求企业把一些支付资金放在他这边做,赚取一些中间业务。”

    当地银行一些人士对企业明确表示:银行对企业只能锦上添花,不可能雪中送炭。对此,银监局也明白,对于银行和企业来说,他们只是一个协调机构,很难发挥更为实际的作用。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