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聚议淘金思路:供应价格优势产品或就地投资办厂 9月3日,第一届世界许氏商务论坛活动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举行,会议探讨了投资印尼的诸多事宜。来自泉州的鞋业、皮革、纺织等行业的众多企业参与了此次论坛,并了解其中的商机。个别企业还与印尼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300亿美元的大商机 中国印尼贸易互补性强,发展潜力巨大。目前中国主要向印尼出口电器、电子设备、机械设备、家居用品、纺织品和摩托车等,而印尼主要向中国出口原油、天然气、棕榈油、纸张、纸浆和木材等。 早报记者在雅加达了解到,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东盟十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壁垒逐渐消除,中国和印尼之间的贸易关系发展获得强大的助推力,将2010年双边贸易额目标锁定在300亿美元。事实上,有人士表示,今年年内两国贸易额就可望达到300亿美元。 与泉州制造业相关 “我觉得,来自中国的商品,首先在性价比上,与别的国家商品相比具有很大优势。”印尼商人许廉杰对记者这么说。除了自己加工生产服装辅料外,他还代理“SBS”及“3F”两个泉州拉链品牌。在他看来,由于中国日渐成为全世界的制造中心,与其他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的产品比较起来,中国商品物美价廉,深受印尼商人和印尼消费者喜爱。 不仅许廉杰,还有很多印尼商人越来越青睐中国商品,近几年纷纷来到中国寻找商机。印尼商人Herman专门从事玩具批发,他的一个重要进口渠道就是把商品从中国带到印尼,其足迹遍布上海、澄海等地。 “从中国来的机械很有竞争力。中国机械的价格只是欧美产品的193,性能却差不多。因此我更愿意购买中国产的机械,并计划与中国企业合作。”在印尼经商的王金陵如此表示。王金陵在印尼主要从事钢铁的生产,近年来,国内制造业的发展让其对经济大潮中蕴含的商机无限向往,并多次前往国内寻求合作。 印尼的一些商人们认为,由于印尼还不是很富有的国家,消费者更需要一些物美价廉的货物,欧美商品的价格让普通消费者难以承受,高档的名牌产品主要是一些上流人士等在购买。 有企业想就地办厂 “如果在印尼设厂,利用印尼当地丰富的海草资源进行半加工,再销售给国内食品企业,能为企业发展寻求新的突破。”参加此次论坛的一位泉州老板如是说。 该老板目前从事漂染行业,由于环境的变化,他正打算向其他领域进军。“一方面,受到人民币相对升值的影响,出口业务下滑,销售额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现在漂染业由于价格方面的竞争,纯利润已经比过去大有下降。再者,煤炭等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给我们带来经营压力,如今漂染行业的发展陷入困境。”借参加商务论坛之际,这位寻求转型的老板已通过印尼的友人寻找到合作伙伴,达成初步的合作意向。 事实上,与他拥有同样想法的人还有很多。商务论坛结束后,不少国内企业纷纷向有关方面咨询投资等事宜。 中国企业对印尼丰富的资源十分看好。据了解,印尼有从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到森林资源、渔业资源,再到棕榈、橡胶等农业资源,资源优势都极其突出。该国地处战略要冲,扼守亚太地区最具战略价值的黄金水道―――马六甲海峡,被形容为“扼守世界经济动脉的门户”。 另外,印尼政府近年对外国投资始终持欢迎态度,实行对外开放,制定了许多涉及外国投资的法律,2007年3月29日通过的新《投资法》曾引起广泛关注。根据这部法律的规定,外国投资者可享受与印尼国内投资者一样的“国民待遇”;外资可以进入印尼绝大部分行业;外国投资者在印尼申请商用土地的使用权最长期限增至95年。该法还规定,应通过协商解决政府与投资者的争端;如协商不成,外国投资者一旦与印尼政府产生纠纷,可诉诸国际仲裁。 另据印尼金光集团副总裁黄鹏年介绍,印尼人口众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印尼的劳动力相对便宜,普通工人月平均工资在150美元―200美元的水平,具有很强技术能力的工人月工资一般不超过500美元。当地庞大的消费人口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更大市场等待开拓 “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等等,印尼的众多因素都颇为诱人,不过,民企显然并没把目光仅仅局限在当地市场上。 “如果在印尼设厂,可以借机进军东盟市场。”有企业人士这样认为。东盟包括以下国家:越南、泰国、新加坡、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老挝、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和文莱。 作为东盟的成员国,印尼也要遵守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和降低东盟国家贸易的关税。记者了解到,2004年1月,该国就把对东盟国家所有符合自由贸易协定的商品的关税降低到三个较低的等级,即0%%、2.5%%、5%%。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欧美市场各类壁垒的出现,已经有部分泉州企业把出口市场转向东盟,用好用足有关优惠税率,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不过,在印尼投资的泉州企业数量并不多。 专家指出,近年来中国不少产品在全球屡遭反倾销。因此,把产品从“中国制造”变为“世界制造”,对于中国产品抢占全球市场来说意义重大。由于中国正日益成为世界加工工厂,诸如鞋、服饰等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受到欧美等国的各种阻挠,如关税壁垒、技术壁垒等。相形之下,从东盟国家出口的产品却较少受到阻碍。 服务民企投资印尼须知□早报记者许侨欣 随着两国经贸往来日趋密切,中国不少企业对赴印尼投资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现将国内企业在印尼投资应当注意的事项加以归结整理,希望能给泉州企业提供参考。 应谨慎考察中间商 印尼商业界的一个特点是华人企业家多。这些人的公司很多是家族企业,比较习惯于和老客户打交道,对新客户比较谨慎,所以和他们做生意,往往需要通过中间商。 需要中间商的另一个原因是贸易内容的要求。如棕榈油贸易市场是国际化的,资源掌握在国际大贸易商手中;木材贸易则有信用证问题。前几年印尼企业对中国国内银行的信用证认可度不高,那么在付款方式方面就会出现不协调的情况:进口商希望拿到货再交钱,出口商希望先拿钱再出货。要解决这种问题只能通过中间商,但对中间商的诚信一定要认真考察。 长期在印尼做生意的张先生举了一个熟人的事例,来说明合作伙伴选择不当的危害。他说,那位朋友当时设立了一家中泰合资公司,由于公司缺乏严格健全的财务制度,泰方合伙人先骗取中方签字,然后用涂改支票和做假账的方法将账户逐步提空,最终造成了巨额损失。中方投资人在打官司的时候,因为缺乏证据,最后不了了之。 熟悉法律是基础 到印尼投资首先要亲自过去调查研究,弄清楚当地市场和法律法规情况。根据印尼法律,所有外国的服务性公司都必须有当地的合作伙伴,所以印尼的外商独资企业凤毛麟角。在印尼做投资需要面对政府方面的许多特殊情况,包括复杂的政府手续。比如,石油公司打一口井,开发方案需要印尼政府某个部门的批准,有时候审批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等进入油田开发之后还有许多报批手续。企业在处理各层级的关系时会耗去很多时间和精力。 当然,也有不少问题是新企业对当地法律法规、市场行情不熟悉、不了解造成的,所以找到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很重要。 处理好三大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与当地政府的关系。为减少当地政府对企业的疑虑,争取更多的保护,建议跨国经营企业做多方面工作:不能只顾本企业的利润,必须考虑当地劳工的利益,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设法参与当地的公共工程计划,直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其次是处理好与当地雇员的关系。跨国经营企业与当地雇员的关系具有双重的性质,一方面,他们是雇主与雇员的关系;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要尽量以人道的态度对待当地员工,关心他们,爱护他们。 最后就是处理好与当地华人的关系。与当地华人打交道时,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在雇用当地工人和管理人员时,可以考虑适当雇用一些当地的华人,但是得注意“适当”,不要给当地人造成一种不好的印象;当地华人是中国企业熟悉和了解当地环境的重要向导,可以通过他们学习和掌握到当地的许多情况,但也要注意,当地华人中也有个别害群之马,千万不要上当受骗。 相形之下,印尼在宏观经济的稳定方面却取得了成功。印尼放弃了不动产产业经济增长的目标,使得印尼经济的稳定性渐渐改善。这些改善也体现在经济增长率上,从2001年的3.8%%发展至2005年的5.6%%、2007年的6.3%%。推动印尼国内经济增长的内部因素是调低中央银行基准利率、改善货币兑换率和减轻通货膨胀,而主要动力是内需和投资。 印尼制造业在过去数年中动态增长。当前制造业占印尼GDP的比重为28%%。交通设备制造成为其制造业增长的主要板块之一。整个制造业对印尼的出口也发挥重要作用,出口份额增长稳定,约占印尼整个出口的65%%。从2005年到2009年,印尼制造业年平均增长有望达8.6%%,每年预计创造50万个就业机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该国每年投资需求约40亿美元到50亿美元。为此,印尼政府正在制定产业政策。对企业家而言,主要是改善生产能力或者开发被市场接受的创新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