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方 顶级赛事是诞生品牌奇迹的平台,顶级赛事成就顶级品牌。 四年一度的奥运会不仅是世界各地运动员大展身手的绝佳舞台,同时也是全球众多体育制造商一较高下的“博弈”赛场。 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将美津浓、迪桑特等日产品牌成功地推向世界;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阿迪达斯独领风骚,一举成为当年体育用品制造行业的“龙头老大”;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耐克开始崭露头角,并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国际名牌。 …… 悉尼奥运会和雅典奥运会,“中国制造”也开始走上奥运会舞台。 由此可见,以奥运会为平台,为奥运会提供运动器材,已经成为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羽化成蝶”的一条捷径。 在2008年奥运会上为26个正式比赛项目中的14个大项提供装备。可以说,“中国制造”在奥运舞台上实现了一次“大亮相”。 那么,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制造”是否能够巧借奥运会的“东风”直上青云,迅速成长为享誉全球的知名品牌呢? 中国体育品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从刚开始的国外品牌的加工厂到现在的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经历了很大的考验,当然,与国外著名品牌相比,还是有这不小的差距。 做国际名牌,这是中国企业的梦想,更是中国体育品牌企业的梦想。但是,怎样提高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却是横在众多中国企业面前的一道大难题。打造名牌,从企业内部来说,有产品开发、企业管理、提高质量以及市场营销等一系列工作要做;从企业外部来看,选择一个适当的平台展示品牌形象,也是个至关重要的。 2008年,在自家门口的奥运舞台上,对于渴望“腾飞”的中国体育品牌来说,无疑是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宝贵的机会。如今的中国民族体育品牌已经在科技含量和技术革新等领域取得了飞跃性的突破。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相信乘着北京奥运会的东风,中国民族体育品牌必将走向更为广阔的国际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