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鞋业门户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信息资讯 政策法规 协会资讯 产业聚合 福建鞋业 人才专区 福建童鞋 时尚鞋品 会员介绍 协会之窗 会客厅
福建鞋业门户网 门户 往期新闻 查看内容

世界工厂之变 金融危机之下的东莞格局_国内动态_信息资讯_福建鞋业门户网

2008-10-3 01: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4| 评论: 0

摘要:  东莞到底有多少家工厂倒闭?短短几天采访,记者实在难以统计。不过在厚街,依靠租厂房、租住房创收的当地居民,因为大量工厂的倒闭、裁员,人气骤减,收入受

 东莞到底有多少家工厂倒闭?短短几天采访,记者实在难以统计。不过在厚街,依靠租厂房、租住房创收的当地居民,因为大量工厂的倒闭、裁员,人气骤减,收入受到极大冲击。全球金融风暴,通过租金,将他们紧密地牵扯在了一起。他们并不知道,这场风暴会持续多久?好日子会何时再来?

    厂房闲置 没有赶上时候的新厂房

    关闭浪潮的袭来最明显的标志是厂房的大量空置。在往来于东莞各乡镇的路上,大大小小的厂房招租广告十分刺眼,而在广告的下面,各种厂房和工人宿舍十分冷清。

    一厂倒闭萧条一片

    在东城区,一个公交车站台,站牌名字是“常登鞋厂站”。不过,附近的这个常登鞋厂,早在2007年12月20日就离开了东莞。这个曾经为阿迪达斯、锐步等名牌运动鞋代工生产的鞋厂的离去,让周边的店铺和出租屋告别了过去的繁荣,冷清异常,依赖鞋厂的这个小区域经济几乎彻底垮掉。

    来自广东茂名的冯先生7年前在常登鞋厂正对面开了一家电话超市,顺带卖矿泉水和电话卡,接过记者买水的6元,他苦笑着说,这是他今天唯一的收入。他告诉记者,这个店原来每天至少有两三百元收入,一家人靠这个店就可以过活了,但现在,每天营业额最多也就十多元钱。

    一家大排档的冯先生介绍,在他隔壁开“川味飘香”档口的一对年轻夫妇,在常登倒闭后很快就去别的地方转行做水果生意了,“现在我们这些铺位,别说收租,就是白送给人做,都未必有人愿意接手。”

    迟建的新厂房搭进老本

    厂房出租曾经是东莞地区农民致富的最重要手段。但是,大量空置的厂房和住宅,已悄然让他们的生活发生改变。

    厚街至大岭山公路上的阿城一家在过去的十年里基本上衣食无忧,多数时候就是出去旅游,或者在家打牌,因为他们的收入会定期从租用他们厂房的老板账户打到他们的银行账户里。不过,他们已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忧起来。

    “都怪我丈夫。”阿城说,本来自家盖的一个小厂房已经足够用了,但是在去年初,丈夫却硬要和人合伙贷款修建了一个新的厂房,耗费几十万,现在好了,不仅厂房住房租不出去,自己老本也搭了进去。

    在她家的周围,各种招租广告到处张贴,到处是闲置的空厂房。但在一年前,阿城的记忆里,当时有一个老板提着礼物来找他们租厂房,并且请他们吃了一顿高档海鲜。但是,自从那个老板关门之后,工厂已经空置有四个月时间了。

    中介冷清

    租赁中介生意,曾在东莞显得十分火爆。但如今,随着工厂减少,工人减少,租赁业开始陷入困局。

    厚街的康乐南路是当地最为繁华的街道,也见证着厚街三十年来的变迁。“一年前,这里的行人是人挨着人走,可谓车水马龙,繁盛一时。”当地媒体同行这样向记者介绍。不过在上周末的人流高峰期,街上行人也显得有点稀落,过去的繁荣已成为历史。

    “别看已经晚上9点了还开着门,今天就几乎没人来问过租房的事。”在康乐南路,陈小姐不断抱怨,作为在康乐地产中介公司工作已经有七八年的她,此前从没感到生意有这么冷清。

    她回忆,过去在高峰期的时候,为了租房,很多人是把中介所挤满了。“在当初最难的是找厂房。”陈小姐回忆,当初因为租工厂的实在太多了,不少老板从外地打电话来询问,很多时候说了价钱之后就没有再讨价了。而现在,她指了指墙壁上的厂房出租信息,至少有10多家房源,这并不是全部的空厂房信息。

    “过去主动找房子还可能找不到,现在我们是不去找,有房子的业主自己会找上门来。”她如此描述这前后的反差。

    由于生意难做,据陈小姐初步估算,今年6月以来,有一半左右的中介所关门,过去最多的时候,这条街上有20多家中介所。

    陈小姐的收入也因此大幅减少。过去,她做中介生意几乎不考虑公司给她的基本工资,因为每个月的提成就达到5000元左右,如果每个月给别人再介绍点好的厂房或者介绍点二手房出售,那她的收入会更高。“那时,给孩子零花钱,每次都是给10元20元,现在几乎不敢给了。”陈小姐说,今年初以来,自己每个月仅仅只有1500元的基本工资,而且每天还要呆在公司的门市里很晚才回去。

    风暴之下东莞有多少企业倒下?

    在东莞,各个产业布局在不同的镇,形成不同的优势特色。虎门主要集中着服装行业,长安集中着电子行业,而在厚街,则是家具业与鞋业,在过去十多年来,亚洲最大的鞋业加工基地就集中在这里。
 冷清的豪畔鞋材市场

    靳老板从河北来到厚街经营皮革鞋材生意,过去10多年里,他的生意一直十分红火。不过,记者昨日来到他的店铺,他正和店铺里的员工一起玩扑克。这样的境况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在靳老板的记忆里,此前很少有机会打牌,即便是周末,也有很多鞋材厂的人来看货谈生意。“我们过去每天至少也要卖几百尺真皮,最多的时候甚至卖8000尺。现在店铺里基本没了生意,只有出去跑业务。如果12月份还这样,我就只能够把货拉回去了。”

    在今年初,本报记者曾经来到豪畔鞋材市场,当时已有不少企业倒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莞鞋业进入飞速发展期,年产约10亿双鞋,占全球鞋产量1/10以上,但进入21世纪后,东莞鞋业开始陷入困境。从2007年底开始,东莞大量鞋厂纷纷倒闭或外迁。

    一个村十多家企业倒闭或搬迁

    根据亚洲鞋业商会去年11月的统计报告,在广东有五六千家鞋厂,大中型鞋厂已经关闭1000多家,其中,在两三个月内,惠东的3000多家鞋厂中就有四五百家中小型鞋厂关门。

    当下的豪畔,记者发现,年初采访的一些企业多数已消失了。驱车来到一些工业厂区,近几个月来,企业倒闭的消息更是四处流传。在厚街的寮厦村,一个月前张贴的法院封条依旧还在臻茂鞋业公司的大门上显得十分醒目,而在它的周围,就有四五家鞋业企业于近期倒闭。被村委会雇佣前来保卫财产的保安阿明告诉记者,很多公司就基本上倒闭在一夜之间,工人们第二天一早起来才发现公司倒闭、老板跑了。

    虎门镇龙眼社区,这里面积仅3平方公里,却是虎门镇最富裕的村之一,这里的外商加工贸易企业高峰时达130多家,龙眼村外经办主任张志航介绍说,近一年来,村里已有十几家企业相继倒闭或搬迁,基本上都是外资,而且仍有企业计划于今年离开。

    东莞:关了464家还是数千家?

    此次“关闭潮”中,到底有多少企业倒下了?民间的说法是东莞至少倒掉几千家企业,多的话可能上万家。

    但当地政府对这些说法予以否认。“传言不可信”,东莞外经贸局副局长蔡康称,今年1-7月,关闭的企业只有464家,外迁出去的企业只有17家,两者加起来只有481家。对于东莞15000家企业来说,这个数字非常小,只占3.2%。而且关闭的企业中,1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占了70%,都是比较小的企业。

    但是企业老板们对这个说法并不认同,他们认为,政府统计的企业都是上规模的,众多关闭的小企业没在统计之列。东莞名家具俱乐部常务副秘书长王猎告诉记者,在多重打击下的珠三角,大量企业的倒闭是必然的。首先是出口退税一再下调,其次是人民币升值,各种原材料上涨,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初,很多依靠出口的企业都是白干了,到现在又是金融危机,所以“不能够坚持,只有倒闭。”

    居民困惑 收入锐减前景迷茫

    大量工厂和住房闲置,当地居民收入锐减。据东莞理工学院在2003年对黄江镇一个村的调查,当时这个村有230户,人口812人。全村年收入1077万元。村里一个中等收入家庭,四口之家,全年福利收入就有20160元,总收入是19万元。户主的妻子每天要做的只是家务和照顾孩子,除了打麻将和看电视之外,她几乎没有什么娱乐。家庭的月支出主要是吃饭和日常消费,尽管有杂志等文化消费品,但书很少。

    前些年东莞经济飞速发展,各镇各村竞相招商引资,出租厂房、出租田地、出租房屋,低端物业经济非常发达。几乎每个村都有不等的分红,多则几万,少则几千,很多农民逐渐脱离农业生产。但是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疲软,让他们显得有点措手不及。

    厚街唯一的“乐购”(购物中心)背后是寮厦二村。这里多是单体楼,三四层至八九层不等,再分割成鸽子笼般的单元,楼与楼之间建得很紧凑,很多楼阁墙面上张贴着“有房出租”的告示。这些房间租金已经跌到了100元左右,但仍少有人租。

    靠租屋生活的林生说他现在每月至少损失6000元到7000元。林生当年是个地道的农民,上世纪90年代鞋业企业大量在厚街聚集,他学着别人建了一套5层楼房,靠租金过起了生活,平时,他主要就扑在麻将上。“我们对子女的影响可能真是不太好的。我小学毕业,我们家却生活富裕,所以我是说服不了我的两个孩子好好读书工作的。我也帮不了他们。”林生说。另外,他的亲戚朋友的孩子很多都不上班,成天闲着,花销还大得很。没有办法,现在他们找工作挑得很,稍微苦点累点都不愿意做。

    林生的困境正蔓延至越来越多的珠三角地区的人们。这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不仅将改变他们多年来的惯常生活方式,同时也将深层地涤荡他们的心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