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了20多年高速发展后,业正面临严冬。”上周五,在厚街举行的2008世界发展论坛上,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商会秘书长王颖直言,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连锁反应,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正集中爆发。她建议,浙江温州、广东、福建、四川等主要产地的鞋业商协会共同向政府反映鞋业面临的困难,建议政府再度上调鞋类出口退税率。 据温州鞋业协会调查:今年2月以来,对371家制鞋企业进行调查,未开工企业32家,已关停52家,欠债外逃14家,占调查企业的34.1%。 据福建莆田工商局统计:莆田地区有近百家企业倒闭。 调查中,中国鞋业发展重要区域的企业,几乎都向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反映,如果这种形势持续到年底,将再有一批中等规模的企业也倒闭。 调查:制鞋业纷纷倒闭 现状:鞋企利润平均仅有3% 今年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今年1~9月,我国成品鞋出口数量62.7亿双,同比下降2.76%,出口金额209.6亿美元,同比增长14.2%。 国务院发展研究院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称,今年是在美元大幅度贬值的情况下取得的这个数据,这是以美元标价的。如果剔除美元贬值的因素,按人民币计算,出口金额按增长14.2%为基数扣除的话,只剩下3%的利润。这里面还没有考虑到人民币对内贬值的因素。整个中国鞋业出口盈利其实是负增长。 这一观点也得到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的认同,他表示,2008年以来,受人民币升值、成本上涨等国际国内因素影响,企业总成本增加了15%~20%。成本提高了,价格却涨得很少。“本来应加1美元,客人只同意加0.5美元。原来效益好的企业有5%~8%的利润,现在可能只有2%~5%的利润。” 建议:继续上调鞋类出口退税率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需要我们团结一致,凝聚行业力量,为制鞋企业争取有利的贸易发展环境。”王颖称,希望全行业在应对反倾销等国际贸易摩擦的同时,继续积极向政府反映鞋业界的诉求,为行业、企业争取更多的政府支持。 据悉,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目前正在与浙江温州、广东、福建、四川等主要产地的鞋业商协会向政府反映鞋业面临的困难,建议国家继续上调鞋类出口退税率。 此外,如何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内销市场?业界认为,作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中小企业也是业界重要一环,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也是保住我国制鞋业的竞争力、争取行业再发展的明智之举。 东莞鞋软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主要从事研发工作,该企业相关负责人陈福兴表示,目前,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也难幸免于难。他举例说,假如工厂以前销售主阵地在美国,那美国的不景气,可能会给该工厂带来不良的影响,但现在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无人能活在真空里。他表示,最直接的影响是汇率,无形中就跌价,所以企业要互相照顾,抱团过冬。 政府:鞋业正进行行业洗牌 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厅长梁耀文会上谈到广东鞋业时表示,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内力不足、功力差”的鞋厂开始逐渐从这个行业消失,鞋业正进行行业的洗牌,广东鞋业总部经济逐渐凸显。 梁耀文称,对于一个高速发展了20多年的行业来说,这样的洗牌是整个产业进行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符合产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关键在于,谁能主动抓住转型机遇,用好政府的各项帮扶政策,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的市场竞争,变危机为转机,变困境为时机。 据统计,今年1到6月,广东省的鞋类出口量为17.78亿双,同比下降11.16%,占全国鞋类出口总量的四成多。但总量的下降并没有使出口金额随之下降,相反,出口金额达50多亿美元,同比还增长12个百分点,占全国鞋类出口总金额的四成。 “鞋类同期单价增长了26%。”据此,梁耀文认为,产品层次的升级,必然成为鞋业企业实现新一轮快速发展的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