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鞋业门户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信息资讯 政策法规 协会资讯 产业聚合 福建鞋业 人才专区 福建童鞋 时尚鞋品 会员介绍 协会之窗 会客厅
福建鞋业门户网 门户 往期新闻 查看内容

泉州鞋企掀起并购整合潮_国内动态_信息资讯_福建鞋业门户网

2008-12-4 01: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9| 评论: 0

摘要: 正面效应     种种迹象表明,泉州的产业界正在进入一个并购和整合的高峰期,一批低质企业被清出局,而强势企业经过一系列并购和整合,正在变得越来越强

正面效应

    种种迹象表明,泉州的产业界正在进入一个并购和整合的高峰期,一批低质企业被清出局,而强势企业经过一系列并购和整合,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

   多年来,面对混乱的市场竞争格局,有不少业内人士早就提出一个药方,那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并购重组,由此形成一个合理有序的竞争格局,在这个市场格局下,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不再依赖恶性的低价策略。

   不过,在经济繁荣时期,企业的日子普遍过得颇为滋润,整合只能是一些大企业心中一个美妙梦想。但在被金融危机不断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下,这个梦想正在逐步成真。

   因为这场波及全球的危机,订单资源出现了重整,迅速流向实力较强的大企业,而部分中小企业则因为缺乏订单走向倒闭,部分则转型为龙头企业做起配套,由此促成了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形成了“众星拱月”的新格局。

   另一方面,部分规模较大企业也因为资金链问题而急需寻找注资者,这为大企业之间的并购打开了空间。

   这正是金融危机的正面效应,在这种效应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如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促使泉州外贸企业由外转内,并由此产生了诸如安踏特步等一批品牌企业一样,2008年的这场危机,有可能在泉州造就几艘强大的“企业航母”。

    从上下游企业之间加强合作,组建成一个松散型的联盟,到挥舞真金白银的收购大戏,2008年,泉州产业界进入一个并购和整合的高峰期。

   一边是行业发展遭遇金融危机的冲击,一边是龙头企业趁势四处出击,整合资源推进自己的产业链‘帝国’,泉州的产业竞争格局正悄然踏入一个产业链竞争的新时代。

    龙头企业的整合经

    今年年底,匹克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志达比往年忙碌了许多,一来是因为年关将至,企业的不少事情需要在年前处理完,但最主要还是他手头又多了一项以往没有的工作,那就是对上游超纤生产供应商进行整合,从现有的10多家供应商中,筛选出3家企业作为自己的深度战略合作伙伴。

    为了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许志达这两个月来不得不奔走于各个上游供应商之间,考察他们的厂房、技术实力和产品品质,并分项进行打分。“结果3月份会出来,到时候这些厂家将成为我们固定的供应商,以此形成上下游之间的有效对接。”

    “这个整合过程可不容易,以前这些供应商大多都是给耐克阿迪达斯作上游的,资源都被耐克阿迪达斯垄断掉,我们想跟他们合作,几乎不可能。”许志达介绍,对上游优质供应商的整合,匹克已经想了好几年,但一直未能实现。

    契机是正在波及全球的这场危机,从去年以来,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化,国际市场需求下降,“这些供应商的订单也随之大幅减少,给了我们一个切入的时机,在整合超纤供应商之后,我们还会对鞋面、鞋底等供应商进行整合,以此形成以匹克为中心的高效产业链。”

    除了对上游企业进行的垂直整合之外,匹克对横向资源的整合同样风生水起。实际上,匹克与国内民企的合作已有多年历史,当年,匹克谋划由单一的运动鞋生产厂家延伸为专业运动用品生产企业时,就是通过发放外包的方式,而得以迅速将产品线延伸至服装。

    不过,多年来,匹克的外包工厂主要分布于莆田、厦门等地,泉州本地企业却是少之又少,这也给匹克增加了不少成本。但随着外销市场的日渐萧条,这种状况正在出现反转。许志达说,如今每个月都有上十家企业找上门来,想给匹克做代工,“其中有不少就是本地生产企业。”

    利用这个机会,今年来,匹克对自己的60多家代工工厂进行了调整,“可供选择的面更广,今年以来我们换掉了10多家代工工厂,适当地扩大本地代工企业。”

    匹克只是如今泉州正在涌动的行业整合浪潮中的一朵浪花,记者从晋江经济发展局拿到的一份材料显示,面对
恶劣的经济形势,晋江民企之间的产业资源重整正在加速,部分中小型运动鞋生产企业因为抗压能力比较差,采用了“躲避”策略,转型生产风险较低的鞋辅材料,主动为周边鞋成品企业从事配套加工。

    泉州官方的引导则有可能促成这种整合的加速,即将实施的《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规模以下成长型工业企业的若干意见》就明确规定,对泉州市每年将抽出一定的资金对为龙头企业做贴牌配套加工的中小企业进行奖励。   
涌动一股收购暗流

    相比悄无声息的资源整合,动作数亿的并购大戏无疑更加吸引人们的眼球。

    最先扇动翅膀的是天宇化纤,今年1月29日,天宇化纤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发布收购公告,对外宣布收购中国锦纶行业的领袖级企业青岛中达化纤公司,天宇化纤为此付出的代价是4.5亿元现金,这项收购案不但完善了天宇化纤的产品线,还使天宇一跃而成为国内最大的尼龙生产商。

    更引人关注的是许连捷的恒安国际,今年9月份,恒安国际正式宣布以2.29亿元人民币现金间接收购晋江食品制造商亲亲食品集团51%权益。这也是泉州本土产业界内少见的跨界收购。

    通过这项收购,恒安国际成功切入了食品行业,恒安集团战略发展部总监朱洪波在解释这项收购时曾表示,恒安国际自上市到今年已经10年,每年以30%速度增长,拥有很好的融资平台,一直希望能在与主业相关的方面寻找收购机会。

    不过,一直在寻找机会的恒安在同行业间的并购却存在着一个两难,一方面如果收购国内品牌,对目前已经做到国内品牌老大的恒安来说没有意义,产品没有互补性。而收购国际品牌也将是很困难的事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恒安转而从相关产品上寻找切入点,而核心问题便是通路和市场。在恒安方面看来,虽然亲亲是食品企业,但与恒安都属于快速消费品,通路基本相同。其次,亲亲在全国的生产布局与恒安也几乎重合,比如双方在抚顺、孝感、晋江等地都有工厂,双方在通路和物流配送方面都有协同效应。

    朱洪波认为,收购亲亲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在恒安看来,食品是近几年高速成长的行业。目前较为不利的经济形势下,企业资产价格较低,以2亿多元收购亲亲的控股权,对恒安来说比较划算。

    恒安收购亲亲的逻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今,泉州业界正涌动着一股收购暗流,上市公司成为这股暗流的中坚,比如安踏、福兴集团、福联织造等都或多或少地表露过将以收购的方式进行扩张的意愿。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特性:在行业中占据前列,拥有良好的现金流、融资平台,都希望以收购来实现快速扩张、完善产业链或进军一个全新领域。

    而此时的金融形势则给了这些企业提供一个良机,有不少原本优质的企业因为资金链方面的原因,急欲寻找注资方,这为收购提供了一个良机。据此,许志达预测,在未来的两年里,有可能是一个并购高峰期。

    产业链竞争格局初显

    随着一系列的资源重整和并购,市场竞争的形态正在悄然生变,产业链竞争格局已然初显。

    匹克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志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并不讳言匹克对上游资源进行大整合的真实意图。在许志达看来,这种与上游制造商之间建立的同盟关系,通过上下游资源的高效整合,有可能给匹克带来新的强大的爆发力。

    与许志达持相同观点的企业并不在少数,国辉(中国)有限公司总裁丁国斯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指出,目前,泉州的鞋底等上游企业在产品开发上普遍比较盲目,相互之间信息不对称,成品鞋企做着许多原本属于上游企业应该做的事情,这种现象制约着下游鞋企的发展。

    而他考察过的一家台湾著名鞋企,成功之处就在于整合了上下游资源。据此,丁国斯认为,如果能通过互相参股等多种方式使彼此之间实现充分合作,将可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在这种现实情况下,丁国斯认为,谁先成功整合了上下游资源,形成一条围绕自己的高效产业链,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目前,多数行业龙头企业都已经或多或少地将目光转向了产业链环节,致力于打造一个围绕自己的产业链,这种格局有人将之形象地形容为“众星拱月”。

    借助目前的金融危机,这种格局正在加速形成。按照丁国斯的说法是,以往形势好的时候,谁也不服谁,大家都想单干,但现在行业形势急剧恶化,只有形成联盟才能顺利过冬,“严峻的经济形势成为了产业链竞争格局成形的催化剂。”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