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速推动海峡西岸创新型省份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支撑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特制定2009年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专项。 一、指导思想 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总体部署,按照省政府《关于研究加快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关工作的会议纪要》(〔2008〕150号)精神,围绕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企业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和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为重点,集中有限资源聚焦于重点领域,推动一批产业集群技术提升,组建一批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共性关键性技术,增强我省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并推动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1、推动5个左右重点产业集群技术有效提升; 2、组建5家以上行业性或区域性的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 3、组织实施10项左右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项目; 4、依托6・18平台及技术转移中心推介项目成果2000项、企业技术需求200项,实现项目对接300项。 三、重点工作 1、组织实施产业集群技术提升工作专项。为推动我省传统产业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变,2009年我委将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选择5个左右受国际市场变化影响大、急需转型升级且产业共性关键性技术有待突破的重点产业集群,与有关设区市政府联合实施专项工作。一是鼓励建立地方技术联盟。鼓励地方政府或行业协会结合相关重点产业集群的情况,与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组建产业技术联盟。二是举办6・18专场项目对接会。围绕产业集群发展需求,会同6・18组委会办公室及地方政府组织召开专场项目对接会,寻求企业技术需求解决方案并推动国内外先进适用项目成果转化,支撑产业集群企业技术升级。三是实行重大关键技术招标。围绕制约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的共性、关键性技术,面向国内外进行招标,寻求解决方案,突破制约瓶颈。四是设立技术转移中心。围绕重点产业集群承接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先进适用项目成果进行评估,并向重点产业集群广大企业推介转移和扩散。五是积极跟踪行业发展态势。及时发布与重点产业集群相关的产业技术发展动态,并开展相关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六是省市联合扶持产业技术提升机制。与重点产业集群相关设区市政府联合扶持产业技术升级项目的实施。 2、深化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续推进由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区域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企业技术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组成的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支撑。行业技术开发基地重点强化承担行业共性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的功能,支持建立行业中试基地,进一步拓展服务企业的覆盖面。区域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强化其为更多区域产业集群中小企业提供项目成果信息收集、扩散和推广应用等服务功能,提升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围绕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其加大投入,完善技术中心的创新基础设施和手段;同时,在重点领域和部分行业,选择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培育工作;支持有条件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拓展服务功能,积极向行业技术中心发展。依托省内有关转制的科研院所并联合行业协会组建的技术转移中心重点拓宽与高校、科研机构的联系,积极承接高新技术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在对评估和筛选的基础上,向行业中小企业推广应用和实施产业化工作。 3、组织实施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一是围绕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产业共性关键性技术的需求,在前期调研和定向征集的基础上,遴选出5-6项重大创新产品或技术,组织实施重大产业技术开发,招标选择项目实施单位,委托其开展技术开发或联合攻关,在形成项目成果后有条件地在行业内进行推广应用。二是围绕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既定的重点方向,遴选出5项左右我省产业需求量大、主要依赖进口的技术装备、零部件及其制造工艺技术组织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制,力争通过项目的实施,在短期内快速形成满足市场需求并替代进口的产品和技术,扭转相关高水平技术装备、零部件依赖进口的局面。 4、组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诊断辅导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下降的各种不利因素而部署的“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工作重心,为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09年我委将面向我省传统以及重点产业集群组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诊断辅导工作;由我委委托相关行业专家或境内外有关权威中介服务机构对我省行业或产业集群中的重点骨干企业进行技术提升的诊断,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企业在产品研发、工艺优化、装备改造、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措施建议,辅导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中通过技术提升实现转型升级,以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突破困难、赢得先机。 5、进一步完善6・18长效对接工作机制。一是加快推进已对接项目的转化落实,使其成为我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增长点。对可产业化的项目优先列入我委产业转型升级专项予以支持,对处于中试或临床试验阶段的示范带动项目安排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扶持,加速项目成果转化。二是加强项目对接工作。继续依托行业性、区域性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围绕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集群技术提升,联合6・18组委会办公室及有关设区市政府组织召开10场左右行业性或区域性工业专场项目对接会,促进高校、科研机构先进适用项目成果转化和行业、企业技术需求的解决。三是深化产学研联合层次。引导企业在技术(成果)转让、委托开发、联合开发等产学研联合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6・18平台汇聚的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形成共建产业技术联盟、企业技术中心或技术开发机构、联合创办高新技术经济实体、人才合作培养等更高层次的产学研联合。四是继续组织好第七届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的各项工作。 6、继续组织评选福建省优秀新产品奖。按照省政府常务会议审定的《福建省优秀新产品奖评选暂行办法》,充分发挥评选活动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新产品开发、产业技术升级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评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产品,并加大相应的宣传力度,带动广大企业开发更多、更好的新产品,形成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配套资金 1、产业集群技术提升工作专项。每个产业集群安排200万元左右专项资金,并由有关设区市政府配套安排对等资金,扶持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共性关键性项目的实施。 2、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项。对为行业、区域中小企业提供了有效技术创新服务的平台,以及具有示范性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实施的完善基础设施或共性关键性技术开发项目按50万元左右标准安排专项资金补助。 3、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对经过专家答辩、论证等程序确定的重大产业共性关键性技术开发及重大技术装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制项目按50-100万元标准安排专项资金补助。 4、6・18对接专项。根据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情况,筛选具有良好产业化前景并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带动示范效应的项目安排适当资金给予补助。 5、优秀新产品奖奖金。根据《福建省优秀新产品奖评选暂行办法》奖励标准,对2008年福建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各颁发50万元奖金,对2009年福建省优秀新产品二、三等奖颁分别颁发相应奖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