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的侵袭,不仅让众多的外贸型鞋企受到了影响,对于正在计划上市的鞋企来说,更是致命的冲击,记者发现,许多即将上市的企业均放缓上市脚步,整个制鞋业的发展布局开始重新洗牌。对于诸多准备抢食“后奥运”商机的品牌企业,不得不审时度势,重新进行战略发展部署。
值得庆幸的是,金融风暴带给泉州鞋企的不是一场攸关生死的灾难,而是放慢了其发展脚步。这对于亟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完成转型升级的产业来说,可能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危机让产业中 潜在的问题提前“引爆”
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仍在蔓延和深化,影响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全球经贸变数增加,外贸环境趋紧。就是在这样的当前形势下,各国为保护本国利益,开始陆续出台各项政策措施以保护本国利益。 在欧盟对华皮鞋反倾销案及REACH法规的反倾销政策出台后,紧接着巴西、阿根廷、俄罗斯、加拿大、秘鲁等国先后出台法案,对中国进口鞋产品展开调查。仅仅半年间,各国贸易技术壁垒层出不穷、屡出新招,对泉州鞋类出口贸易产生较大的影响。 另外,由于国际金融体系受到影响,美元、欧元汇率频繁下跌,使得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价格谈判处于劣势,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对出口产品增加了6~8%的成本压力,影响了出口量的增长。 最明显的体现便是,今年开春的招工情况。从往年来看,一般正月十五前,各家企业基本都开足马力开始新一年的生产工作,但今年一些企业,尤其是出口型企业正月十五才开始招工,甚至还未开始招工。曾经一到下班时间,厂区附近就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景象,今年变得有些冷清。 另外,受影响后的国内及当地经济形势也制约了产业的发展。2008年11月以前,国家在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由原来13%降低为11%,增加了企业出口压力。 由于整体环境影响,资金回笼成为了不少企业头痛的事情。有业内人士称,产业链中企业的 “三角债”情况十分普遍,回笼资金困难重重。另外,即使国家鼓励银行放宽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条件,但从企业反馈来看,收效甚微。使得一些企业面临资金困难,并直接导致部分小企业停产、倒闭,从而还由此引发出劳动纠纷、治安稳定等社会问题。 再则,近年来,由于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与生产要素价格的不断上涨,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成本压力。仅生产要素的上涨,使企业生产成本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上升。虽然近段时间原材料价格有所下降,但市场依旧低迷,不少企业仍然处于“高压状态”。
开始自我调整自主整合
泉州鞋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能否继续保持其市场竞争优势,关键在于能否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以体制、科技、管理创新为突破口,推动泉州由鞋业大市向鞋业强市转变。 在当前形势下,企业间进行优势互补的兼并重组,成为政府所提倡与鼓励的新方向。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未来泉州的制鞋行业将集中产生品牌输出型和订单加工型两种生态的企业,鼓励中小型企业联合组成生产集团为行业的龙头品牌加工,未尝不是保持泉州产业集群优势的一种好方式。据了解,在晋江鞋企中已经有部分中小型企业转而替龙头企业加工,成为其生产链环节之一,较好的解决了外贸受阻后,企业生存发展的问题。 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晋江市正积极争取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拟捆绑15家企业发行发行集合债券。并鼓励行业协会采取会员制等形式,设立企业贷款还贷过桥基金,缓解企业还贷资金压力。 针对当前出口贸易难的现状,有建议指出,应鼓励行业协会牵头组建价格联盟,在出口价格谈判中协调立场、共同进退,防止出现价格上的恶性竞争;要鼓励企业继续优化出口渠道,合理调整出口市场,选择效益最大的市场出口产品。并发挥行业组织在行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和对外联络作用,加强同国外同行业组织和华人工商团体的联系,为鞋业企业到海外发展提供方便,拓展多级市场,比如向非洲、南美、中亚等贸易荆棘较少的地区开拓市场,减少贸易磨擦风险。 市场竞争涵盖各个方面,但其核心还是产品之间的较量,企业在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应借鉴台湾、意大利等鞋业先进地区的经验,对鞋业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款式、新功能进行研究、开发,对鞋业关键技术进行攻关,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逐步往体育产业方向发展
从国内市场来说,鞋类及相关行业的市场空间日益扩大。从消费数量和市场容量上看,近几年,我国年消费鞋类产品近20亿双,已超过美国(消费量16亿双),居世界首位。按近几年的国内市场发展趋势,我国的鞋类市场还将进一步扩大,同时,鞋类档次不断提高。从目前看,城镇一直是体育消费的首要市场,而农村的潜在体育消费市场正在逐步形成并有待进一步开发,这为泉州体育用品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商机。内销市场不断扩大,中国本身是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目前中国人均年消费鞋仅为1.7双,在今后几年内,中国人均年消费鞋类提高到3-4双,这个市场的前景是相当可观的。 重大体育赛事更加促进运动鞋产业发展。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首都北京召开,以及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即将在广州召开,为提升泉州运动鞋产业知名度、拓宽国内外市场提供良机。奥运会之后,中国将从奥运金牌大国逐步转向体育大国,社会体育运动将不断普及,体育用品市场行业的发展前景看好。 产业升级促进国内市场需求向新优产品方向变化――国内鞋业市场需求结构出现调整机会。我国高档鞋的消费能力不断提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也在提高,消费也趋于成熟。每年有大量国外高档鞋类进口,且在逐年增加。国内鞋业企业也在不断推出高档鞋用于内销。这些迹象表明,我国已经初步确立了鞋类消费强国的地位。今后中国制鞋业的发展必然要从低端市场走向中高端市场,要从数量型向品质型和效益型转变,产业升级换代是必走之路。 另外,我国体育用品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广阔。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8年,中国体育用品产业达到3000亿人民币,这将为正在向综合体育用品产业过渡的泉州运动品牌企业提供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泉州鞋业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已经成功带动了运动服装的发展,也必将带动其他体育用品产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