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2月17日,国际巨头鞋企耐克宣布将投资9900万美元在江苏太仓新建亚洲最大物流中心,为将来在中国的拓展夯实基础。据了解,项目建成后,年进出仓总量可达到24000万件次,交货时间最多可缩短15%。金融风暴并没有令跨国公司停止在华投资,反而让其加快了在中国的市场拓展速度。
物流引发的蝴蝶效应
福建鞋业做为全国四大鞋业产业基地之一,产业集群优势突出;技术研发能力日益雄厚,凭借着科技含量愈高的产品、大手笔的品牌营销策略,涌现了一批的中国知名品牌,福建鞋企也在中国鞋业行业及鞋业市场占有率上取得了领先的优势。然而,一场金融危机袭来,让我们开始更加冷静地重新审视了引以为傲的产业链,缺少“国际鞋业采购与区域物流中心”的弊端,正是福建鞋业在危机中暴露出的问题。
针对目前福建制鞋行业的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受资金影响,他们在原材料采购及成品鞋从企业生产总部至世界各地代理经销商手中的流通环节,要背负着沉重的物流成本压力。而“国际鞋业采购与区域物流中心”的建立,将不仅可以在金融危机下减轻企业成本负担,同时也可在下一次发展契机到来之时,使福建制鞋行业在国际竞争面前掌握更多的筹码。
物流引发的蝴蝶效应
鞋产品的物流运作属小批量、多款式且季节性要求严格,因此物流配送的快速及时就成为众多企业追求的物流目标。同时,在原材料采购方面,尤其是皮料、皮革、各种饰品等原料的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高,少则在60%以上,高的在80%以上,这一特点决定了原材料采购、储运、配用和工艺设计在鞋业企业中的主要地位。各大企业在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中还是非常重视采购以及生产的成本控制。因此,企业要适应鞋类产品在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并对成本进行控制就要求企业必须具备有高效的物流服务能力;包括对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的控制,对产品的运输配送效率和质量进行控制以及对产品仓储的控制。
在生产完毕后,要迅速将产品推向市场,只有能够在合适的时间里将适时的鞋产品传送到消费者手中,才能够在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在后端物流服务领域必然要求企业要具备高效的物流服务操作与管理能力。然而,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型制鞋企业的物流配送服务尚处于零散和无序状态。当需要出货时,很多企业都是临时组建或者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来承担物流配送业务,但由于我国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发展不够完善,很容易导致货物送达不及时等问题。而企业产品如果在流通环节出现的问题,就很容易引发一个“蝴蝶效应”――产品转嫁成为企业的库存压力。
李宁公司原物流总监荀卫曾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精心编制的物流成本控制手册就是我们的宪法,按照这些原则和措施去指导我们的物流操作实践,李宁公司的物流绩效怎能不优秀?即使和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比,我们也毫不逊色。”众所周知,鞋类产品具有季节性,而鞋产品的生产、流通都需要在相对较短时间的内完成,如新产品必须能够在短时间上市并不断满足市场的个性化需求。但是,由于物流的时间落差及企业产能问题,导致鞋企永远是在春季开始生产夏季的鞋,在夏季生产秋季的鞋,如此循环;从而使企业的库存高居不下。
制鞋行业作为一个离散型、面向库存、面向定单生产的行业;具有的季节性、市场变化快、成本控制难等特性,决定了鞋业物流具有需求不易预测、生产提前期长、库存高、调货频繁、物流配送费用高等特点。大规模的生产经营容易带来了居高不下的库存量,而计划、生产和销售等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失真及速度慢等矛盾,不仅会造成大量的库存,减慢资金流的速度,还将直接导致客户服务质量的降低、对客户的服务要求响应慢。这对于走品牌路线的大部分制鞋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如何控制不断增加的库存成了最令福建制鞋企业负责人最头痛的问题之一,而保证产品从总部至各地代理商的终端店铺物流传输的及时通畅,成了避免产品积压及产品过季的有效手段。随着物流的不断发展,各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的物流和仓储问题,他们开始意识到:要想在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就需要转向另一个利润源泉――物流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