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华夏学子看海西”社会实践博士团晋江行汇报座谈会在晋江市专家活动中心举行。在座谈会上,博士团的博士们对晋江的产业升级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借助并加强已有的营销网络,建设鞋服集散中心,形成鞋服集散地的“晋江品牌”;同时,晋江的老板们应该继续增强企业家意识,进一步规范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促进晋江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升级。 建鞋服集散地 “晋江企业要接受苛刻的考验,将市场融入到全球的需求中,才能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而产业升级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根源,晋江现阶段正从自主设计制造商走向自主品牌制造商,产业如何升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座谈会一开始,陈衍泰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从 对于这一点,博士团成员、清华大学博士杨勇有深刻的见解。“以运动鞋为例,作为全球闻名的运动鞋制造基地,素有‘中国鞋都’之称的晋江为世人提供了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运动鞋品牌,安踏、特步、361°……‘中国鞋都’的称谓实至名归。凭着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和多达23万家的终端专卖店,晋江的运动鞋已经成功地占据了中国运动鞋产业的半壁江山。但是,在终端建设的同时,却有一个不容置疑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在销往各地的运动鞋产品当中,直接从晋江出去的产品比例却有限,很多都是从厦门甚至更远的地方出去。” 对此,杨勇建议,晋江市政府应该有意识地通过定期举办鞋服洽谈会等形式,把晋江打造成为一个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拥有一席之地的鞋服集散地。 增强企业家意识 在博士团成员看来,晋江虽然拥有超过100个的国字号品牌企业,但无论是从企业规模还是企业影响力上来说,晋江的企业距离那些真正的国际企业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在这一块上,晋江的老板们急需向华为、海尔这种企业学习,而从当前来说,最应该学习提升的无疑是晋江老板的企业家素质。 陈衍泰说,晋江的老板们通过十几二十年的打拼,成功地把企业做出来了,有些企业甚至已经成为国内相关产业的龙头。但是,如果要继续做大做强,晋江的老板们无疑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企业家的意识。“这种提升是全方位的,包括如何进一步规范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通过各种渠道,引进相应的人力资源。”陈衍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