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州海关20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至7月,广东鞋出口19.9亿双,比去年同期(下同)微增0.7%,连续3个月同比下降后,7月出口量实现3.2%的增长;价值57.4亿美元,下降5.7%;出口均价为2.9美元/双,下跌6.4%。 前七月,广东鞋对东盟、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东市场出口保持较高增长态势,分别出口2.1亿双、2亿双、1.6亿双和1.3亿双,分别增长45.2%、80.7%、26.9%和41.4% ,其中对以上市场出口橡胶或塑料面料鞋比重均超7成,特别对东盟、非洲和拉丁美洲所占比重高达8成以上。 另一个积极的变化是,皮面鞋和纺织面料鞋出口更趋高档化。尽管今年以来皮面鞋出口量明显下降,出口2.8亿双,下降25.6%,占同期广东鞋出口总量的14.1%,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个百分点,但出口均价保持2位数增长,均价为9美元/双,增长14.2%;此外纺织面料鞋出口2.1亿双,微降3.1%,占出口总量的10.6%,所占比重比去年同期减少了0.4个百分点;均价为3.7美元/双,增长3.5%。 海关提醒,在保持现有中低档产品市场份额以及积极开拓新兴市场的同时,广东鞋企应更加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并时刻警惕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所带来的影响。1至7月,橡胶或塑料面料鞋出口均价为1.8美元/双,下降12.8%, 对东盟、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东市场的均价偏低,特别是对非洲出口均价仅0.9美元/双。同时,欧美等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目前,欧盟对中国产皮鞋发起了耗时约12-15个月的反倾销“日落复审”;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防水鞋靴做出反倾销初裁;欧盟和美国提高了鞋类输入门槛,对一些应用于鞋类生产的物质进行了限制。 海关建议,有关部门应及时跟进国际贸易及政策变化情况,并及时反馈给企业,支持企业尽早做好准备。广东鞋企应团结一致,积极应诉,提高出口议价能力,避免恶性竞争,同时强练内功,积极创建自主品牌和独立的销售渠道,占据价值链的最高端,才能提升国际贸易的话语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