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国际展览中心落下帷幕。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官方网站上查询的结果显示,实际参展的泉州企业超过了20家。福建参展团更是以44家企业、85个室内展位、 泉州企业热衷于参展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对于明年1月1日即将建成的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期待,届时双方90%的贸易产品、7000多种商品将实现零关税,并将带来一个拥有19亿人口、GDP接近6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达到4.5万亿美元、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贸区。 出口成本降低 借机扩大市场 近年来,东盟已成为泉州重要的出口市场。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今年1-9月,该局共签发东盟原产地证书893份,货值1882万美元,同比增长237%和204%,约为企业减免关税1280万元。 市外经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前6个月,泉州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有所下降,但对东盟市场的出口却比增7.09%。今后一段时期,泉州对东盟市场的出口仍将是重中之重。 泉州美加美仿瓷餐具有限公司曾长期与马来西亚、泰国等地进行贸易往来,如今对于总经理吴家福来说,最期待的就是出口的产品能纳入零关税的范围,“自贸区建立后,通关成本和运输成本都将大大降低,零关税的实施可以使出口企业在保持出口产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降低当地代理商的采购成本,从而帮助企业打开新的市场或扩大原有的市场份额。企业借助自贸区建立的机会‘挺进’东盟,将是最佳时机。” 竞争更具优势 技术型企业机会多 华侨大学商学院尹晓波教授表示,东盟各国有许多是生产服装、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企业,因此传统的泉州出口企业优势并不大,但机械、汽配等技术密集型的泉州企业就有很大优势。 投资更加便捷 有效避开贸易壁垒 尽管东盟各国有许多生产服装、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企业,但是,对于泉州鞋服企业来说,并不影响它们对东盟市场的开拓,因为它们的目标并不是产品出口,而是品牌的输出。据了解,泉州一些鞋服企业正加快对东盟市场的品牌扩张,目前在东盟国家已开设专卖店的泉州品牌有安踏、特步、鸿星尔克、亚礼得、三六一度等。 除了开专卖店之外,一些鞋业品牌还利用东盟劳动力的优势直接在当地设厂。晋江国辉鞋业目前在越南已拥有4条制鞋生产线。宝峰鞋业也准备在印尼开设加工厂,同时还赴菲律宾、越南等地考察。 对此,尹晓波教授表示:“目前欧美等国对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贸易壁垒较多,如果企业能通过在东盟设厂、加工产品再销售到欧美等国,将可避开国外的贸易壁垒。” |